(22)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直到2008年,每年中央转移支付总额都高于地方预算收支缺口,般要高10%—20%。2009年“4万亿”财政金融刺激之后,地方可以通过发债来融资,
61%。这种,bao增在其他税种中是没有。比如当时改革没有涉及营业税,预算1830亿元,决算1849亿元;而早已经完成改革增值税,预算是1229亿元,决算是1342亿元。再比如同样经历改革但没有“基数投机”冲动中央企业所得税,预算是937亿元,决算是945亿元。
(14)浙江大学方红生和复旦大学张军(2013)总结分税制改革之后关于税收征管力度研究。
(15)地方税收压力恶化工业污染,推升过剩产能,相关证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席鹏辉和厦门大学梁若冰、谢贞发(2017)以及苏国灿等人研究(2017)。
(16)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支出重生产而轻民生,证据很多。比如复旦大学傅勇和张晏对省级支出研究(2007),中国人民大学马光荣和吕冰洋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凯强对地级市支出研究(2019),北京师范大学尹恒和北京大学朱虹对县级支出研究(2011)等。
(17)2007年,国重新调整z.府收支预算科目分类,所以没有办法直接比较2007年前后政
府预算内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比例,但无疑是下降。
(18)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产权制度演变过程和逻辑有兴趣读者,可以参考本章结尾“扩展阅读”。
(19)虽然法律规定集体土地还可以用于乡镇企业建设,但随着乡镇企业纷纷开始所有制改革,真正乡镇企业越来越少,因此这个规定意义不大。此外,1997年以后实行用地规模和指标审批管理制度,省级z.府自然将紧缺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分配给省会和城市市区,给到县城用地指标很少,而大部分集体建设土地位于县城。关于这方面更详细介绍,可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著作(2018)第八章。本段中用到数字也来自该书。
(20)在2016年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前,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缴纳主要是营业税,百分之百归地方,不用和中央分成,所以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甚至更高。以2013年为例,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缴纳营业税和归属地方所得税加起来相当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6%。本段中数字均出自历年《中国税务年鉴》。
(21)详细阐释可参考张五常著作(2017)。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