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上成败让他们命运南辕北辙——曾国藩顺利中第,而洪秀全名落孙山。自此,二人走上种迥然不同道路:曾国藩成为既成道统捍卫者,而洪秀全则全力破坏这个道统。洪秀全失败,完全是因为他选择和制造精神和文化工具支离破碎不堪击所造成。与洪秀全所倚仗那些精神旗帜与文化盾牌相比,曾国藩所固守精神力更强大,更长久,也更牢固。毕竟,这样旗帜与盾牌有着数千年历史,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显得垂垂老矣,但至少,那种以生吞活剥方式所形成力量,还不足以对它形成致命打击。
1853年1月23日,潇潇冬雪之中,曾国藩离开白杨坪。父亲曾麟书把曾国藩和曾国葆直送到村口。看着父亲鬓角这段时间又添白发,曾国藩不由心生愧疚。此行去,究竟会怎样,他心里点底也没有。躬身骑在马上,曾国藩感到很不习惯,毕竟,曾国藩没有过这样经历,在更多时候,他还是愿意坐在轿子中,放下布帘,稳当当地思索些问题。骑马会让他紧张而焦躁,思维也缺乏连贯性。25日,曾国藩赶到长沙,经湖南巡抚骆秉章安排,将原来长沙绿州学院改为钦差大臣官邸,然后,在门口挂个“钦命兵部右侍郎督办湖南军务”大招牌,就开始招兵买马。从第天起,曾国藩就以自己设计和构思方式启动,那就是,明里曾国藩是招募团练,其实在内地里,曾国藩还是想建支真正军队。这个时候,清朝正规军,有满洲八旗和汉人绿营,原先让明朝军队闻风丧胆八旗劲旅,在清军入关之后百多年里,慢慢地养尊处优,早就没有战斗力。到康乾年间,虽然还是八旗、绿营并用,但战斗力还是以绿营为主。由于早期制定政策不准“扰民”,清朝直没有兵役制度,采取是“募兵制”,即只要当兵,就会发饷给钱。这样,当兵大都是些无业游民和社会上懒汉混混等,再加上军队缺乏正规军训,战斗力可想而知。鸦片战争爆发后,庞大帝国军队更是名存实亡。曾国藩心里明白,八旗军、绿营兵等正规武装力量根本无法抵挡太平军进攻,小股团练武装也无济于事,自己必须从根本上着手,建立和训练支组织严密,有着顽强战斗意志和实战能力地方部队,才能抵挡太平军攻势。
些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曾国藩麾下:在他们当中,有偏远山区淳朴山民;有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意手艺人;有屡试不第落魄文人;有失去土地农民;也有浑水摸鱼亡命之徒……曾国藩原则是,只要这些人有忠义有血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