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金陵后,李鸿章致函曾国藩,称自己队伍疲劳,想休整段时间。实际上,李鸿章是想给曾国荃预留充足时间。朝廷见淮军迟迟未动,连降谕旨,敦促李鸿章火速调兵。李鸿章只好采取拖延战术,他先是借口生病回苏州,不久又提出部队要休整两个月才能再战,最后李鸿章实在拖不过去,便灵机动,出兵浙江,谎称要从湖州对南京形成包围。谁料此举惹恼闽浙总督左宗棠,左宗棠急忙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由此开始,左、李两人成辈子冤家。李鸿章拖再拖,实在是用心良苦,后来,连淮军将领都看不过去,纷纷表达对李鸿章不满。李鸿章只好再次给曾国荃写信,催促湘军加快攻城动作。到夏天,朝廷又降谕旨,严令李鸿章派刘铭传等先锋火速驰往金陵。李鸿章无奈,只好派刘铭传、王永胜、刘士奇各率15000人前往,自己大队人马仍按兵不动。此时,曾国荃接到李鸿章调兵前来消息后,几近疯狂,他将李鸿章告知信件遍示诸将,说:“他人将要来,难道们苦苦攻两年艰辛将要拱手相让吗?”手下将领坚决表示:“愿尽死力。”当晚,通向金陵城内地道已经完毕,次日,曾国荃部由地道炸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攻下金陵。
李鸿章用软磨硬抗办法,拖延会攻金陵长达数月之久,算是成全曾氏兄弟独得“首功”心愿。这样“义举”,真难为心高气傲李鸿章。对此,曾国藩极为感激,攻克南京城不久,李鸿章赶到,曾国藩亲至城外下关迎接,拉着李鸿章手连声说:“兄弟俩点面子,全是你给。”曾、李之间在军政大计上互谅互助,也是湘淮两系能够长期合作个重要原因。
曾国藩与李鸿章在联手镇压太平军这段时间里,他们并驾齐驱,屠杀成千上万太平军将士,染红自己官袍。也正是在镇压抗击太平军腥风血雨中,李鸿章变得成熟起来,由个才高八斗书生,成为个封建王朝所谓能臣。李鸿章后期性格中忍辱负重、克己复礼,都可以说与这段戎马倥偬经历有关。这段残酷无比岁月,让李鸿章真正见识人生酸甜苦辣。曾求学于曾国藩、后来成为李鸿章幕僚吴汝纶评价说,李氏“生平严事曾文正公,出治军,持国事,于曾公相首尾。其忠谋英断,能使国重,是非成败,不毫发动心,秉曾氏学”(吴汝纶《李公神道碑铭》)。可见,李鸿章深得曾国藩嫡传,在李鸿章身上,还是能见到很多曾国藩精神。如果拿李鸿章与左宗棠相比,两人虽同为经世、洋务派,但李鸿章在为人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