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不当行为,包括杀人、放火、强*或盗窃等。[81]
即使在1109年六月至1112年五月,即蔡京被罢免三年间,新学校制度也继续实施,不过加强对入学录取和教师资格控制。在1111年或1112年,葛胜仲向皇上呈递份长达二十五卷报告,对历史上所有大学进行详细统计分析。他指出,自上古以来,之前还没有人对学校进行过如此大规模改革,至少汉朝和唐朝都没有做出这伟大事。徽宗z.府共划拨105990顷(每顷等于百亩,或七公顷左右)土地支持办学,小学(含)以上学生人数共计167622人。[82]
这些学校是否成功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并赢得他们对新政支持呢?各种迹象有所混杂。1108年正月三十日,徽宗写份手诏,担心z.府学校可能会为元祐党人提供散布观点场所。他听说元祐党已吸引大批学生,并“教以邪说”。由于这些学生学习不是正确内容,“其能道德、同风俗乎”?他命令所有教师,甚至包括乡村和城市教师,必须向州县有关部门报告并解释他们教授内容。[83]但另方面,些学校*员也确在努力推进新政议程实施。1114年,有位*员上疏报怨,州、县学校在选择学生时使用主要标准是他们观点是否正统。“先问时忌有无,苟语涉时忌,虽甚工不敢取。”“休兵以息民”或“节用以丰财”都被纳入这些禁忌语言之中。[84]
但是,即使学校制度并未在所有方面完全依照徽宗所希望那样发展,也不能视为失败。差不多两代人之后,朱熹评论说,学校制度改革是要赢得读书人好感,这目基本上实现。在与名弟子讨论时,朱熹提到,蔡京扩大学校教育后,“时论”对蔡京评价开始日益转好。蔡京还经常到学校视察,与学生同吃饭,从而获得关注学校制度改革好评。朱熹同时代学者赵汝愚也指出三舍法以及将该制度推广到全国些明显积极影响,认为这制度与基于当地对人才评价而进行选拔传统理想比较接近,但他不赞成让学生学习王安石经义,且不学《春秋》。[85]
御笔手诏
从登上皇位后不久,徽宗就开始亲自书写些诏书。蔡京做宰臣后,徽宗就更频繁地亲笔写圣旨,这很有可能是受到蔡京鼓励。神宗也经常亲笔写诏书,蔡京对此非常清楚,因为他在1082年编纂卷神宗手诏。1105年到1108年期间,徽宗下达很多御笔手诏,强调自己致力于儒家道德,内容涵盖学校制度方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