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太学升舍法进入朝廷效力。与元祐党人黑名单代表大棒政策相比,太学教育可以视为种胡萝卜政策。如果这两种政策都能收到预期效果,就很容易在朝中安置些支持新政*员。
宋朝初期,朝廷主办学校教育就开始,在1043年范仲淹倡导“庆历新政”和1069年之后王安石变法中,它直是改革议程中重要组成部分。[73]神宗统治时期,新法对汴京z.府教育制度进行重组,在太学推行不同等级升学三舍法。徽宗政策将这制度推广到全国,从而在这方面又前进步。
蔡京升任宰臣后,很快提出他教育改革计划。1102年八月二十二日,蔡京向徽宗呈上份包括十点建议奏疏,提出应当在全国设立学校,因为教育是当务之急。他还建议扩充老师、学生和学校数量,并扩大划拨土地面积。不仅在各州,各县也均须开办学校,其中包括提供初等教育小学。太学生员将被分为三个等级(外舍、内舍和上舍),生员通过考核,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升舍。这制度被称为三舍法。达到太学上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考核直接授以官职。[74]
学生数量扩充,为容纳这些人,徽宗还在京城南郊营建太学之外学,赐名辟雍,得名于古籍记载周天子所建学校名称。负责建造辟雍建筑师是几年前曾为徽宗及其兄弟们设计府邸李诫。辟雍整组建筑共有四个教室,百间学舍,每间学舍可以容纳三十名学生。[75]
从1103年到1105年,徽宗颁布多份关于如何运行这些学校诏书,内容涉及土地分配、考试、升学率、教师数量,以及避免出现异端思想等。1103年至1104年,京师又设立几所专攻医学、算学、画学和书法专科学校。没有证据表明徽宗对算学有特别爱好,但他对其他三门学科确实有着浓厚兴趣。1104年正月,z.府提高发给学生补贴数额,同时鼓励增加县学数量和入学人数,大县五十名,中县四十名,小县三十名。1104年,三舍在全国共有二十万名学生,花费三百四十万贯铜钱,消耗五十万石大米。[76]到十月,徽宗和蔡京显然认为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得非常成功,便将学校考核制度也应用在甄选z.府*员方面。1105年初,徽宗下诏允许拨给学校充足资金,使它们支持更多学生。十天后,徽宗又下诏,准予太学生享受项重要待遇:州、县学校学生不必服劳役,内舍学生不需要雇人服役,最高等级上舍学生享受待遇与官户人家相同。[77]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