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80)。尽管曾国藩想尽办法,还是只抓获十余人,而且在严刑之下,均坚不吐供。
就在曾国藩承受着各方面巨大压力时候,法国外交官又提出非常不合理要求。曾国藩到天津,就宣布撤去三位地方官职务。这得到法国人认可。所以在十九日法国公使罗淑亚到达天津开始交涉时候,“词气尚属和平”(81)。
然而,过两天,罗淑亚突然态度大变,宣称定要杀掉天津知府、知县和陈国瑞这三名*员,否则就要发动战争。“罗酋十九日抵津相见,词气尚属和平。二十二忽改初态,照会敝处欲将府县及陈国瑞抵偿人命,不然即欲动兵。”(82)并且明确要求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先行在津立即正法”。外国人直认为,中国*员在贯彻条约、保护在华外国人方面表现不力,因此想通过这个案子杀儆百。
但是,中方无论如何不能答应这点。对大臣生杀予夺这极为重要权力,不可能由外国人操纵。更何况无论怎说,三名地方官罪不至死。曾国藩坚持不肯答应法国要求。
法国人于是加大战争威胁。七月二十六日,法国水师提督都伯理到天津。外国军舰也艘艘驶来。“外国军队庞大舰队眼下已在天津附近。六艘炮艇—法国和英国各三艘—已经停泊在天津河道;艘法国小型护卫舰在白河口沙洲外面,英国和法国海军中队旗舰,以及其他些舰艇,则在烟台靠泊。此外,北德意志两艘小型护卫舰和俄国北太平洋舰队部分舰只,将于近日抵达烟台。”(83)
重压之下,曾国藩旧病复发。二十六日下午崇厚来到曾国藩行馆,传达罗淑亚最后通牒,声称到次日(二十七日)四时,清方如无切实回答,法国公使及所有在京法国人将并撤往上海。曾国藩听后大受刺激,“昏晕呕吐,左右扶入卧内,不能强起陪客”(84),“历三时之久,卧床不起,据医家云脉象沉重”(85)。
二十八日,曾国藩自度病体不支,又次想到他学生李鸿章。他希望朝廷命李鸿章带兵来天津,方面可以武力震慑法方,表明中方备战决心,另方面,有着丰富外交经验李鸿章还可以做曾国藩助手,直接帮助他处理此事,此段残局。因此与崇厚密商后,曾国藩向朝廷建议:“若令李鸿章入陕之师移缓就急,迅赴畿疆办理,自为得力。”(86)在同天致李鸿章信中,曾国藩更是发出“四顾茫茫,自阁下外,未知巨艰更将谁属”(87)感慨。崇厚也专上折,说“曾国藩触发旧疾,病势甚重”(88),请再派重臣前来帮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