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处理天津教案,朝中直有两种激烈对立观点。
朝中直接与西方人打交道些人,比如恭亲王和总理衙门些主官,属于开明派,对世界大势有所解。他们认为此案是中国方面理亏,所以只能退让。
但是更多人却不这样认为。
首先就是慈禧太后。她直认为,教堂迷拐中国人做药,是理亏在先,因此只要牢牢抓住这点,找到教堂迷拐以及挖眼剖心证据,就抓住外国人软肋。
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时,慈禧才二十六岁,她没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现状也缺乏最基本解。政变中她亲书密谕现在影印公布,不但字迹歪歪扭扭,二百多字中,错字多达十六个。这证明她入宫前所受教育是非常可怜。文化水平低决定她相信迷拐及挖眼剖心之实有其事。
曾国藩如此富于逻辑性汇报没能打消慈禧怀疑。她进步通过秘密渠道,让军机大臣发密寄追问曾国藩到底怎回事:
窃臣承军机大臣密寄—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有人奏,风闻津郡百姓焚毁教堂之日,由教堂内起有人眼人心等物,呈交崇厚收执,该大臣于奏报时并未提及,且闻现已消灭等语。所奏是否有其事,着曾国藩确切查明据实奏闻。”(71)
那些眼睛和人心不是说有确切证据吗?难道是你们给毁?她怀疑曾国藩查找不力,甚至为顺利结案,故意袒护洋人。
除慈禧太后之外,当时满族亲贵,大部分都是坚定排外主义者。早在同治六年(1867),惇亲王奕誴就提出全部驱逐洋人,“外洋之入内地,原应筹划所以自强,而驱之出境”(72)。这些在内地洋人,本应该全部赶走。醇郡王奕也完全赞同这个意见,而且提出六条办法,其办法主要就是由官方劝百姓攻打烧毁各地教堂,“饬下各督抚设法激励众民”,“焚其教堂,掳其洋货,杀其洋商,沉其货船”(73)。烧教堂,抢洋货,杀洋商,沉洋船。这正是多年后义和团运动思想原型。可见当时亲贵们知识结构和心态。
这次教案,奕再次发表意见奏称:“事之操纵固难,理之曲直自在,虽不能以之喻彼犬羊,正好假以励百姓。”虽然洋人不通道理,但是此事正可以用来激励中国百姓与洋人为仇。民为邦本,“津民宜加拊循,勿加诛戮,以鼓其奋发之志,激其忠义之气,则藩篱既固,外患无虞。”(74)对天津百姓,应该鼓励,而不是镇压。这样可以保护他们爱国热情。从慈禧到其他亲贵都认为,处理此案关键是万不可失去民心,因为“民心”可用。在他们看来,民间对洋人愤怒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