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三卯时,朝阳初升,霞光万道,望无垠青青大麦在风中微微起伏,目力所及,麦叶摇曳如绿海,平原之美,让人心胸大畅。
陈操之行三百余人离平舆苏家堡前往长安,苏道质率族人直送出十余里外,殷殷道别,苏道质恳切道:“陈使君归国返程时定再来弊堡歇脚,到时苏某还有事要向陈使君请教。”
苏道质长子苏骐领十名部曲追随陈操之西去长安,说是为长见识和多历练,陈操之有心结纳平舆苏氏,对此自无不允。
此后数日,天气晴好,行人过上蔡、隐阳、临颖,路往西北方而行,从临颖往北百里便是许昌,许昌原是颖川郡治所在地,数十年来晋燕大军数度在此交锋,豫州大城许昌忽而属晋、忽而属燕,难以久治。所以东晋朝廷于三十年前即咸康二年把襄城郡并入颖川郡,颖川郡治便由许昌迁往襄城,襄城距许昌百余里,太守高柔便驻守于此,这里西接氐秦、北抵前燕,战事频仍,在这里为官,比之江左艰难得多,现今许昌又被燕将慕容尘占领,鲜卑骑兵两个时辰就可从许昌掩至,襄城厉兵秣马,常年备战,除些强大坞壁继续留在这里,般民户都陆续南迁——
颖川郡太守高柔前日接到陈操之书信,极为重视,连夜与属吏幕僚商议,次日便派出五名颇有声望郡吏分别拜访颖川七县各坞壁宗帅首领,陈操之行到达襄城时,这些郡吏尚未回郡治复命,但陈操之认为那些流民宗部有这样安抚,应该是不会立即倒向氐秦,那些坞壁会持观望态度,看晋与秦、燕角逐,谁占上风,再考虑归附谁,坞壁宗部是三国都在争取,倒不必担心会遭到剿灭。生当乱世,宗族生存是第,所谓民族大义,此时尚在其次。
太守高柔年过四十,精明强干,两鬓微霜,得知陈操之到来,亲自出城迎接,入郡府饮宴,接谈之下,高柔大为倾倒,这谢安石和桓符子皆赏识年轻才俊果然见识不凡,对秦、燕两国形势辨析尤精,让高柔有茅塞顿开之感,高柔恳请陈操之在颖川小住几日,待安抚坞壁宗部郡吏回来之后,请陈操之为他参谋对策,又道:“陈公子是长文公后人,既至颖川,自然要去祖居探望,高某愿陪陈公子前往。”
颖川四姓,陈、荀、钟、庾,陈氏原是颖川第望族,荀氏居次,晋室南渡后,庾氏成为颖川第大姓,荀氏亦衰微,钱唐陈氏更是沦为庶族,今虽重列士籍,但在江东,依然只能算是次等士族。
四月十,高柔陪同陈操之行来到襄城以北八十里阳翟县,陈氏祖居颖川郡阳翟县,本地陈姓已星散,故宅祖堂毁于石勒时,陈操之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