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极’玄之又玄,根本就是不可认知,所以他研究来研究去,都究不出这个理之所在。最后只能借用佛家那套修行方法。因此理学其实是糅杂佛道实用主义儒学。这就注定它会沾染上佛道消极主义和封闭主义,最终变成种禁锢。
※※※
陈恪要做,便是树立另外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回到《中庸》首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陈恪解释为‘理性是人类天性,通过理性思考,可以发现道,圣人以此探求大道以教化万民’。
。当然最根本还是读书,读什书?儒家经典。因为儒家把孔孟当成掌握道人,或者说孔孟就是道。他们追求便是‘孔孟之道’。
所以理学格物穷理,说白,就是去多读圣贤之书,体悟所谓圣贤之道。
如果仅是修身齐家,这倒也无妨。因为圣人乃万世师表,照着学肯定没错。然而儒家是入世,还要治国平天下,得解决人世间产生具体问题,比如国家财力枯竭,比如治理黄河、比如如何去应对外敌。
这就出事儿。后人都知道,每个问题都要具体分析,在现实中寻找解决办法。
而且很多时候,问题都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出现,那解决办法也样,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行。比如在春秋时,还是井田制小国寡民,生产关系与后世完全不同,当时圣人对具体问题看法,放在宋朝来看,就已经完全过时。
他将‘天命’解释为‘道’,道者,绝对真理和客观规律也。他说这个世界便是在绝对真理和客观规律之下运行。真理和规律,隐藏在表象和事件之下,规矩着事件和表象发展。所以认识真理和规律,就可以预见事物变化,把握正确方法,即所谓‘明心见性’,然后可
何况,就是在春秋时期,孔夫子那套也被证明是行不通。拿着那套在春秋行不通东西,放在千年以后,难道就能行得通?
程朱理学谬误之处就在这里。他们罔顾事实,不在现实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而是在古人书籍里找注解,找答案。什事都要看古代先贤是怎解决,然后照搬就是。
这套显然是行不通。
朱熹陷入到这个怪圈中,无可厚非,因为他终究不是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那样真圣人,只能算是大学问贤人。
他无力开辟出正确世界观,自然也就发展不出正确方法论。他世界观,其实是来自于周敦颐,而周敦颐理论根基《太极图》,是源自陈抟老祖《无极图》,从那里确立天人感应,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等理学主张源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