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明白,不管怎说,为实现这点,你更加关注横向发展而不是纵向发展……换句话说:和声思维从属于旋律思维……
说过,这很矛盾……
○命名上矛盾,是。
●但是因为这矛盾,逐渐形成种应该只有个人在使用作曲方法,更加孤立纵向和声也有实现可能。尽管曾经投身十二音和序列体系冒险之旅,韦伯恩也给带来极大自由,但还是离开源自十二音体系调性和复杂性,转而重新研究起模块化。
随着研究深入,到制作《最佳出价》原声带时候,里面有几首曲子可以说是将这音乐语言呈现到极致,同时也带来新起点,你完全无法在其他电影音乐中找到同类,现代室内乐里也没有。为《最佳出价》写音乐,除所谓爱情主题——最传统首——之外,其他曲子都解决和声环境带来难题,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做到超越。这些曲子被定义为无调性,因为没有确切调性中心,也没有清晰转调;但也可以说是调性,因为在最终呈现作品里,听者能够找到自己耳朵所需要东西,那是他自身文化带来追求,但是他不会承认。
按照调性规则,从个和弦发展到另个和弦,之间必须遵守和声功能性,现在这功能性被削弱。这种功能上沉闷是静态,但是其内部样会因为音乐强弱、表情、音色等元素而生机勃勃,沉闷取代“和声环境”,觉得这是必然结果。
这样过渡在《致迪诺》里也很重要。只要用心听你就能发觉,这种模块化音乐每次都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凝滞不动,也可以说是富有活力。
○你觉得探索和声时期已经结束,和声没有进步发展或开拓空间?
●不定是进步创造问题,问题在于混搭可能性。比如说,今天觉得可以在个彻底不和谐音乐语境里完全自由地使用和弦……为什不行?
不想再研究受制于特定规则十二音体系。觉得普遍来说,按照传统观念使用和声已经不太现实,所谓传统观念,比如C大调关系小调是a小调,可以说是相当陈腐观点。然而发现,把不同语言逻辑结合在起就很有意思;比如在调性体系中运用些与之相矛盾和声逻辑。
逐渐发展出用对位处理和声作曲方法,类似于横向推进和声,可以通过任何和声转换展开,而且由此带来和弦变化——如果有话——再也不是纵向同步发生,而是存在于不同声部对位行进交合之处:这种作曲方法拥有庞大可能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