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现代考古报告,对“依山为陵”葬法,也是语焉不详。等登上九嵕山顶,才明白什叫“依山为陵”。几乎可以肯定
小时,才开到约三分之二山腰上,无路可去。站在九嵕山上往下望,风景绝佳。前面山脚下,便是著名渭河,缓缓流过这大片关中平原。这里有山有水,环境清幽,确是第流风水,难怪当年唐太宗要选择在这里安葬。
在山腰上,仰望那尖突主峰,觉得它好孤单寂寞。决定爬到这主峰上去。提着瓶水和相机,请曹师傅在山腰上等,然后就独自往主峰上爬。这儿片寂清,连种田农人也见不到,更不要说游客。
边沿着条小路爬山,边感觉到,在选择陵墓地点上,唐太宗比唐高宗和武则天高明许多。他墓,建筑在这座海拔1188米九嵕山上,确是遗世而独立。即使在交通便利今天,游客也难以到达,索性都不来玩。大家全都挤到高宗乾陵去。比起昭陵,乾陵低矮得多。然而,想太宗是宁愿死后清静。要不然,他当年也就不会选择这座如此高孤峰,来作他“长生殿”。
爬几乎个小时,才登上主峰。唐太宗便长眠在这主峰深处。据《唐会要》记载,他墓室深入山峰南面达“七十五丈”,约230米,可见当年凿山工程之浩大,难怪营建整整十三年。如今,这主峰南面,已经毫无任何陵墓遗迹,亦无任何标记,表明这儿是座唐代皇帝墓。只有大片绿茸茸柔软青草,覆盖着峰顶。也不知何人,在峰南小片平地上,种小亩油菜,和丛丛秋菊。这里不像帝皇墓园,倒有种田园恬静。
唐太宗昭陵,就建在这座九嵕山山峰顶上。
九嵕山主峰。唐太宗便长眠在那山峰内。
在唐代,昭陵当然是十分神圣,不可侵犯。像那样爬上去玩,或像那名农人,在太宗坟头上,种菜种花,恐怕都是“欠砍头”。杜甫曾经两次路经昭陵,但想他并未曾登峰,也不可能登峰,所以他写昭陵,只能远远从山下低处取景: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
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提到昭陵,许多文献资料都说它开“唐代帝王依山为陵”先例。当然,汉代已经有依山为陵例子。唐太宗只是第位采用这种葬法唐代皇帝而已。然而,“依山为陵”这句话,其实并不好懂。唐代史料,如《唐会要》等书,直没有解释什是“依山为陵”。所以,从前直有个疑问:依山为陵,那墓室到底在山顶上、在山腰,还是在山脚下?似乎这三者都可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