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对。你心既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在西藏伟大女性上师中,有位名叫玛姬拉度(MaChikLapDron),她说:「警觉,警觉;不过要放松,放松。这是禅坐时重要『见』。」维持你警觉心,但同时要放松,事实上,要放松到连放松念头都不执著。
思想与情绪:波浪与海洋
人们开始禅坐时,常常说他们思想很狂乱,变得比从前乱。但再向他们保证说,这是个好征象。这绝不是表示你思想比从前乱,反而是因为你比从前安静,你终于察觉你思想向是多杂乱。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不管有什念头出现,你所要做只是保持清醒,即使是在片混乱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古代禅坐教授法中记载:开始禅坐时,念头总是个接个出现,从未停止过,好象
整个房间充满沉闷气氛。因此,就念这个刚刚提到咒。非常惊讶,念咒竟然有如此力量;在几分钟之内,感到精力充沛,周遭气氛改变,全体听众似乎又变得神采奕奕而迷人。这种经验次又次发生在身上,所以知道它绝不是偶然「奇迹」。
禅坐中心
禅坐时们该「抱持」怎样心呢?什都不做,随其自然就行。位上师把禅坐形容为「把心悬挂在虚空中,毫无所着」。
有句名言:「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好象水如果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常常把禅坐中心比喻为罐泥水:人们愈不理会或搅乱它,杂质就愈会沉淀到罐底,水自然明净本性也就会呈显出来。心本性也是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变,它就可以找到喜悦和清明真性。
因此,千万不要让心有任何挂碍或负担。当你禅坐时,千万不要刻意去控制它,也不要勉强让心宁静。不要过度严肃或觉得你正在做某种特殊仪式;甚至不要有你正在禅坐观念。让你身体保持自然,也让你呼吸保持自然。把你想象成虚空,接纳着整个宇宙。
微妙平衡
禅坐如同其他艺术,在放松和警觉之间必须维持微妙平衡。从前有位比丘名叫亿耳,跟随佛陀位最亲密弟子学习禅坐。他无法体会应该抱持什样心态,很努力想专注,却感到头痛。因此,他就放松心情,结果睡着。最后他请求佛陀帮助。佛陀知道他在出家之前是位出名音乐家,就问他:「你在家时不是擅长拉琴吗?」
亿耳点头。
「你如何把琴拉出最好声音呢?是在弦很紧或很松时候呢?」
「都不是。必须适度,既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