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训练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们看到万物相互依存、息息相通事实。
每次去医院,看见病房、走廊、大厅里到处是人,老、少、生病、陪伴病人、哭喊、沉默,每个人都在受苦。心里充满悲伤,真希望自己能做点什让他们快乐些。疾病使人们比平常更加脆弱、敏感。这时,来自他人关爱,哪怕只是句真诚问候、个体谅微笑、个谦让表示,也会对患者有帮助。
最近次去医院,有弟子帮忙联系快速通道,不需要排队直接就接受体检。很感谢这位弟子,他工作非常忙,那天却抛开所有事务,大早就陪到医院,前前后后地打理安排。
检查出来后,听说这家医院体检中心天只能接待十来位病人,普通病患通常需要提前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预约、排队,才能得到次检查及与医生面谈机会,心情下沉重起来。想到因为插队,后面病人不得不等待更长时间,有重症病人多耽搁天,病情就会多恶化步,有病人从外地来,住在条件很差旅馆里等待接受检查,每多滞留天就要多花天住宿费,对很多贫困家庭来说,天住宿费也是个不小负担。觉得自己不但没有帮助减轻他人痛苦,反而无意中增加他们痛苦和麻烦,心里难过极。
们常说利益众生,然而,“众生”不小心就会成为们心中个抽象集体名词,而不是出现在们生活中形态各异却具有同样觉知能力、能感受痛苦和快乐个个生命。
们往往因大失小,担心过于关注眼前个体,会导致失去整体视角和心胸。所以,口头上对“众生”充满感情,行动中却对近在身边亲友、同事们身体痛苦和精神孤独熟视无睹。
确,作为大乘佛子,们永远不能忘记尽虚空界无量无边众生福祉,但同样重要是,们不能忽视因为各种因缘来到们面前,需要帮助和关爱每个有情,他们来世以及今生、日后以及眼前安乐。
佛教许多经论中都谈到痛苦及痛苦对觉悟意义,历史上也有大量修行人终身选择比般世人更艰苦生活方式。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们认为痛苦是美好,是所有人都必须追求。切众生都希望得到快乐,这点毋庸置疑。相信们存在目就是为寻求安乐,为获得满足感。总是提醒自己众生在这个层面上共同性,有利于们培养同理、同情心,也能让们更加顺利地发展菩提心。在本书第三部“走出修行误区——菩提心”中,讲到生起、巩固菩提心具体方法,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