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症”,译语之妙,让人不禁喝彩叫好。“厌女”,当然就是种“病”那,homosocial和homosexual,又是怎区分翻译呢?实在令人兴味盎然。
厌女症这种病,不是只有男人才患,女人也会染上。厌女症这概念有力之处,正在于它也可以解释女性阴暗面。正如本书所论,比起男人厌女症,女人厌女症更加麻烦,因为女人厌女症是自厌恶。理解这点,许多谜都能解开。比如:为什女人之间围绕男人相互对立?为什说女人敌人是女人?为什母女关系复杂纠结?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因为们懂得其中缘由便立即就能解决,但是,至少,理解能成为面对问题第步。
日本女性主义直受着各种外来影响,本书也受到塞吉维克这位研究酷儿理论美国学者影响。于是,有人说,日本女性主义不过只是来自欧美舶来品。
在这里,让们来反驳这种批评。著名后殖m;主义理论家斯皮瓦克(GayatriC.Spivak),出生在印度,持有美国永久居留权,执教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是英国文学研究。她访问日本期间,在次性别理论研讨会上,听到位欧洲学者提出“社会性别(gender)”这概念并非日本本土原有概念时,她如此回应道:
“个概念,无论产生于何处,只要能为用,便当尽管去用。”
当个理论被用于实证时,理论会因适用对象和文化背景而得以“本土化”。读过这本书之后,定会有读者忍不住想应用它来探究自己所属社会问题吧。正如论“日本版厌女症”样,读者中也会有人去论“中国版厌女症”吧。期待着读到那本书日文译本。
不过,倘若出现这理论也无法说明现象呢?那就让们欢迎这种脱离厌女症新变化之前兆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