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们来说,保全家族最重要,家族被嚯嚯没,名声再好也没有用。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7】
世家大族在两次党锢之祸中损失惨重,纵然后来黄巾之乱兴起,灵帝唯恐党人与黄巾同作乱而大赦天下,免除党人因亲属师友关系连坐禁锢,士人之中愿意忠君也没有多少。
尤其是亲身经历过党锢之祸老辈名士,或明或暗都在推着汉室往绝路走。
皇帝在没事儿时候能把世家大族往死打压,有事儿又想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世上哪儿有那好事情。
幸宦官,未必没有世族、外戚权势太大,皇帝要借宦官之手打压世族、外戚原因。
世家和宦官本是对立,但是事无绝对,也不是所有宦官都对世族怀恨在心,桓帝时中常侍袁赦大权在握,又深得皇帝信任,这位袁太监琢磨着他姓袁,汝南袁氏也姓袁,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互掐多没意思,强强联合才是正经。
宦官当道,被宦官盯上世家绝大部分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有皇帝当后盾,再嚣张跋扈也没人能管。
袁赦主动示好,当时为袁家家主袁逢没做反应,倒是袁隗和他拍即合,有袁隗在袁家转圜,袁太监成功上袁氏族谱,汝南袁氏也从宦官打击名单中单独拎出来。
有中常侍袁赦在皇帝身边吹耳旁风,袁隗早早就当上三公,只是那时候汝南袁氏名声不怎好就是。
关系远暂且不提,只说荀彧六叔、袁璟小家伙外祖父、大汉司空荀爽荀慈明,这位为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隐遁汉滨十余年、后被董卓强行征召入京硕儒大家,所著书籍里或多或少也带些推翻汉
天下世族都在和宦官斗死斗活,你袁家身为中原世族,转头却跑去宦官那边去,你们对得起德行高尚、品行傲然先祖吗?
骂声激烈不妨碍袁氏借此机会更上层楼,对世家而言,家族存亡大过切,虽然原焕对袁隗这个叔父感官不太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袁隗做法无可指摘。
族谱掌握在族长手中,没有原主父亲同意,袁隗再怎愿意和宦官搭上线,袁赦名字也上不袁氏族谱。
桓灵年间,清流名士被迫害太多,性情刚烈者几乎无幸免,硕果仅存士大夫逃亡隐居,他们都不是傻子,皇帝将他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不会上赶着送命。
世家大族为自保,愿意和宦官交好不只汝南袁氏家,颍川荀氏也是如此,荀氏八龙荀二龙荀绲令儿子荀彧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同样是为明哲保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