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哎呀,这纯粹是种伪善!这只是伪善者胡说八道!先生所说话——共同体感觉、横向关系、对存在本身感谢。这些究竟谁能够做到呢?!
哲人:关于共同体感觉问题,也有人向阿德勒本人提出过同样疑问。当时,阿德勒回答是这样:”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意见也完全相同。
。对于自己,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青年:那是极端状态下情况,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同!
哲人:不,也样。
青年:哪里样呢?请您举个更加日常化例子吧,否则根本不能接受!
哲人:明白。们在看待他人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个”对自己来说理想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样地去评价。
例如,父母全都希望自己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进大公司。如果跟这种——根本不存在——理想孩子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孩子产生种种不满。从理想形象100分中点点地扣分。这正是”评价“想法。
不要这样,而应不将自己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
青年:嗯,这可真是理想论啊。那,先生是说即使对既不去上学也不去工作、整天只知道闷在家里孩子也要说”谢谢“吗?
哲人:当然。例如,假设闲居在家孩子吃完饭之后帮忙洗碗。如果说”这种事就算,快去上学吧“,那就是按照理想孩子形象做减法运算父母话。如果这样做,那就会更加挫伤孩子勇气。
但是,如果能够真诚地说声”谢谢“话,孩子也许就可以体会到自己价值,进而迈出新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