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查挖眼剖心,竟无确据,外间纷纷言有眼盈坛,亦无其事。盖杀孩坏尸,采生配药,野番凶恶之族尚不肯为,英、法各国岂肯为此残忍之行?以理决之,必无其事。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分析天津士民积愤原因,即所谓“五疑”,即:、教堂大门终年关闭,神秘莫测,房屋皆建地下室,疑为囚禁幼孩之用;二、中国人民至仁慈堂治病,恒久留不出;三、教士为濒死者行洗礼,被疑为送入堂内皆见入而不见出;四、母子同在堂内,经年不得相见;五、堂中死人过多,掩埋多在夜间,又有二三尸棺者,胸腹先腐,于是浮言大起。鉴于此,曾国藩请求朝廷明降谕旨,宣布从前反教檄文揭帖所称“教民挖眼剖心戕害生民之说多属虚诬”,“以雪洋人之冤,以解士民之惑。”
让曾国藩没有想到是,内阁在发抄请各位大臣议事时,将“五疑”关键内容删掉许多,这样看起来曾国藩态度完全是边倒。因此,大臣们在读到曾国藩奏折后,群情激愤,朝野大哗,那些遗老遗少们个个号天叫地。7月23日是个无比炎热日子,慈禧、慈安与同治在乾清宫召集御前会议,商议曾国藩意见。参加会议有惇亲王奕琮,大学士官文、瑞常、朱凤标、倭仁,军机大臣奕䜣、宝鋆、沈桂芬、李鸿藻,御前大臣奕、景寿、伯彦讷谟祜,总理衙门大臣董恂、毛昶熙,弘德殿行走徐恫、翁同龢、桂清、广寿等——看看这些人名字,就会知道讨论结果。会议气氛紧张异常,原本慈禧和慈安直是“垂帘”听政,但这次,不知是天气炎热还是时忘,两太后帘幕都没有放下。众多朝廷大臣,除认为曾国藩办事不妥之外,几乎没有什实质性建议,只是在那里空谈要对得起民众。商议结果,还是没有什办法,只好默认曾国藩处理意见。会议开个多小时,因为天气炎热,每个与会者都汗流浃背。而且,他们心情变得更糟,个个长吁短叹。
总理衙门大臣(左起):沈桂芬、董恂、毛昶熙
很快,在天津曾国藩接到上谕,对于此项结果,朝廷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堂而皇之认为处理事宜,定要使老百姓心服,“始能中外相安也”。朝廷在巨大压力之下,对于曾国藩办事不力,进行严厉批评。奇怪是,关于天津教案处理意见尚没有公布,就透露出去。舆论大哗,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已是片反对声。尤其是民间,人们奔走相告,群情激愤。情形对曾国藩越来越不利。在京些湘籍*员联名致书曾国藩,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