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也。”“中土非无聪明之力,士大夫皆习于章句帖括,弗求富强实济。”“恭王浮光掠影,毫不用心;翁同龢依违其间,专讲小过节,不问大事,同时周旋于太后与恭王之间,唯恐失权,能力实不足以肩担此任;至于李鸿藻,则迂腐更甚,不足提。”这段话,对于时局,应该是非常清晰。清晰又怎样呢?清国天下,毕竟不是李鸿章天下。
官场上李鸿章似乎显得特别勤勉,他从不回避自己责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设想努力着。现在人们忽略点是,李鸿章在长达25年直隶总督任期内,工作应该说是相当出色,清廷每三年次例行考绩,李鸿章几乎每次都是优秀。不仅如此,对于水利兴修、赈灾与慈善事业,李鸿章都投入很大精力。这方水土在他统辖下,在那段时间里,基本上做到平平安安。在处理事务方面,李鸿章可以说直是个高手。李鸿章做事深谋远虑,明敏练达,也投入敬业。这点,在自明朝之后传统知识分子出身人当中,是相当不容易。中国社会发展到明朝之后,有个明显弱点,很多知识分子都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重虚文而不重实质,喜放言而不埋头实行;他们拥有旧式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空中楼阁,变成自娱自乐知识游戏,与实际生活和操作相差太远。
李鸿章就这样坚守在绝望前哨站之中,数十年如日。对于这个晚清第汉臣来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他都是孤独。并且,李鸿章感到最孤独是,他预见方向,但却直难以寻找到最正确道路,他不得不走,是妥协之中传统方式,在夹缝中寻找条道路,那就是,小心翼翼、处心积虑地架构自己政治体系,就像只蜂王在构筑自己蜂巢。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谋求集腋成裘点滴改变。这样改变缓慢而艰难。在近40时间里,李鸿章从未离开过官场,含辛茹苦,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与几乎所有官僚们不样,李鸿章似乎从不回避棘手事情,从不逃避事务和责任,他直兢兢业业,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到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清国摇摇晃晃小朝廷所能倚仗,似乎只有这个留着山羊胡子、身材高大长者。虽然有时候他也会玩点高妙太极推手,也精通官场平衡术,但在更多时候,李鸿章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冲在前头,从没有退缩意思。无论是面对公众、政敌以及如狼似虎入侵者,他都有着泰山石敢当勇气和责任。
李鸿章隐忍是他坚信未来补偿吗?或者是在他内心当中有着舍生取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