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善于“风鉴之术”,他首先上上下下打量李鸿章几眼,就大惊失色地说道:“此人将来功业在辈以上。”接着又看看沈葆桢,又说:“这将来也是个名臣。你这房考中人虽少,但有这两个,还有什可遗憾!”这是夏敬观在《学山诗话》里绘声绘色描述段。
曾国藩奉命回乡组织民团抗击太平军,曾国藩和李鸿章算是暂别数年。曾、李二人,此时虽然天各方,但曾国藩直忘不关照这位爱徒。李鸿章随吕贤基刚到安徽,曾氏就致信其兄李瀚章,询问李鸿章情况。不久,曾国藩几次致函吕贤基以及安徽巡抚江忠源,推荐李鸿章才干,并让他们多多关照李鸿章。曾国藩还给李鸿章写过封很重要亲笔信,传授自己带兵心得,提出兵家注意大忌就是“败不相救”。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军再克庐州,李鸿章无处容身,于是携家眷辗转流离,打几场浪仗之后,南下江西南昌,投奔为湘军办理粮草胞兄李瀚章。庐州失守当天,李鸿章还给恩师曾国藩写封信,对自己办团练六年、无所成而深感惭愧,也表达自己投奔湘军意愿。
李鸿章到南昌之后,又给曾国藩写封信,表达投奔愿望。曾国藩收到这封信后,立即“奉上菲资三百金”,给李氏兄弟作为安家之资,同时回信,让李鸿章速来建昌湘军大营。于是,李鸿章在南昌稍稍安顿后,便去曾国藩处,当曾国藩幕僚。这也意味着,李鸿章人生道路真正起步。
可以公认点是,李鸿章在曾国藩部任幕僚那些年,应该是李鸿章受益和改变最多几年。李鸿章在曾国藩大营里那几年,也是他冶炼自己性格几年。对李鸿章来说,曾国藩是过来人,过来人当然清楚曾经张扬、傲气、才情和弱点。在曾国藩看来,安徽团练办得团糟,李鸿章那套根本就不能带到湘军中来,必须先在他身边学习段时间再说。出于这样考虑,曾国藩没有让李鸿章独当面,而是让李鸿章直跟随他左右。对于李鸿章,曾国藩深知他年轻气盛,急功近利,常常给他泼点冷水。曾国藩常常告诫李鸿章,高官厚禄乃是天命所定,并非人力所能强求。曾国藩还想用日常生活些准则来约束李鸿章言行。曾国藩每天黎明即起,招呼全体幕僚起吃早饭,边吃饭边议论形势,把天工作部署掉,这是他多年习惯。李鸿章习惯正好相反,他是个典型夜猫子,每到晚上,便生龙活虎;早晨则睡懒觉不起床。每次早会李鸿章总是懵懵懂懂,甚至经常找理由不参加这样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