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1904年,《独立报》(Independent)刊出篇署名“单身女学士”写《为什不结婚》,称是为试图“说明为何如今会有如此多有知识、有文化女性宣称不愿意走进婚姻”。文章作者,据编辑说是位“漂亮能干”年轻大学教师,她在文中说,她之所以不愿意结婚,是因为“在们快要结婚时候,婚姻摆在和那个男人面前巨大鸿沟,让惊骇。那个时刻,不管是们所接受教育,还是们对于未来理想,本质上都是样”。在她看来,婚姻于男性而言意味着“获得家庭生活,对他工作事业是种帮助,而非障碍”,但对她来说,“如果结婚有家庭,摆在面前选择就是放弃所有宝贵梦想”。
“单身女学士”举个例子,说位教授辞去教职、结婚并生三个孩子,她由此诘问,为什要把个有学问女性“关在育婴室里,让她精神活动被无穷无尽家务负担和身体劳累束缚,而她那位杰出又有魅力丈夫却在文学圈和社交圈中广受追捧”?文章语气中流露出种张狂、对男人几近冒犯自信,认为未婚女性生活不仅是正常,更是优越。
现代读者经常会耳闻些批评者回应,说什这是种自私啦,说什要求太高终要付出代价啦之类。在1907年发表于《大西洋月刊》上篇关于为什美国会遭遇婚姻危机文章中,记者安娜·罗杰斯(AnnaRogers)提前百年就预见,将女性挑剔归于病态会使罗莉·戈特利布和特蕾西·麦克米伦作品大受欢迎。罗杰斯嘲笑些女性认定男人“必须有神样体格……必须有财富,有智慧,有文化,有地位,还要脾气好,跪伏在她身边,无限地爱慕着她”。罗杰斯在新女性不愿意结婚现象中看到“当今个人主义泛滥,对‘自’这尊金牛犊崇拜”。[26]
尽管今天婚姻和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相比,在形式和感觉上都有巨大改善,但要说婚姻是治愈不快乐良药,是毫无根据。
心理学家泰·田代(TyTashiro)在其2014年出版著作中说,只有十分之三已婚者拥有幸福健康婚姻,而不幸福伴侣关系会使患病几率提高35%。[27]另位研究人员约翰·戈德曼(JohnGottman)发现,婚姻不幸福会使寿命缩短四年。[28]对于婚姻制度其他怀疑也渗透到大众文化和公共媒体中:耶洗别网(Jezebel)有个关于婚礼和婚姻版块,叫“可怕你”(ITheeDrea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