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困天然环境和不得发展工业禁令,乍看是“不利条件”,
然而新英格兰地区反倒拜这些不利条件相互作用之赐,
取得大局部重现早期工业g,m绝佳条件。
欧洲人“发现”北美洲时,希望发财人迅即奔往南部,或到纽约或费城;只有把宗教信仰看得比物质享受重要人,才对新英格兰地区感兴趣。有些资源贫乏地区,确靠着工业而致富,但当时新英格兰地区面临数项人为障碍:英国殖民政策,把北美殖民地限定为原物料供应区和制造品进口区。因此,新英格兰最后成为英格兰以外,第个娴熟驾驭从机械化纺棉到黄铜生产等多种领域之新科技地区,究竟是如何办到?有部分原因在于该地天然和人为上劣势,共同促使它免走些前工厂时期制造业冤枉路。
乍看之下,新英格兰地区似乎足够让些自给自足拓荒者安然活着,但发展潜力差不多也就是如此。这里生长季节短,地质多岩,西边丘陵、森林不适人居;煤、铁矿也缺乏。移民结合当地原住民和自己农耕方法,开始生产足够温饱粮食。事实上,作物收成颇丰,而且该地区既没有旧世界传染病,且没有肆虐南方诸殖民地、以蚊子为媒介疫病,因而,到17世纪末期,新英格兰人可能是全世界预期寿命最高人(另个可能荣膺此头衔者是日本人)。新英格兰地区人口增长也很可观,从1660年三万三千人,增加为1780年七十万人。
但人口迅速增长也可能意味着生活变得艰苦。事实上,在头几波清教徒狂热分子移民来新英格兰后,尽管这里可以让人活得很久,再吸引来移民并不多:1790年人口,超过九成是1660年前移民来此者直系后裔(包括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在内大西洋岸中段地区,吸引到移民更多,美南则当然引进大批非志愿移民)。新英格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收成扣掉自用,剩余非常少,很难有余钱再买许多别东西。1646年,马萨诸塞地方议会已开始呼吁居民提高衣服、鞋、靴、玻璃、铁器产量,因为该殖民地与英格兰进出口贸易处于入超。(南方外销烟草,后来外销棉花,大西洋中段地区殖民地,作物产量更大,外销西印度群岛上种植园。)
这计划如果成功,新英格兰大概很快就会发展出“原始工业”风貌,也就是当时在西欧许多地区(和亚洲许多地区)愈来愈普见风貌:村子里许多人家由于自有土地太少,光靠种田无法过活,但借由纺纱、织布、制造屋瓦和其他生产活动供应市场所需贴补生计,而这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