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指掌,而《圣经》内容也告诉他上帝对于通*看法。基于上帝永恒不变话语,这位神父可以明确判断这个女人犯项不可饶恕罪,如果不悔改,就会下地狱。所以,她必须立即悔改,捐10枚金币给即将出征十字军,6个月内不得吃肉,还得前往坎特伯雷,到圣托马斯·贝克特主教(St.ThomasBecket)安息地朝圣。而且不用说,这种可怕罪过绝对不可以再犯。
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几个世纪以来,人文主义直想让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权威。们不需要等着某个外在实体说三道四,而能够用自己感觉和欲望来判断。从小,们就不断听到各种人文主义口号:“要聆听自己声音,对自己真诚,相信自己,追随自己心,做让自己快乐事。”卢梭教育小说《爱弥儿》,正是集各家大成,可以说是18世纪讨论感受“圣经”。卢梭认为,当寻找生活行为规则时,应明白这些规则是“在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只需要请教自己。觉得好,就是好,觉得坏,就是坏”。1
因此,如果位现代女性想知道自己有外遇有何意义,她不太可能盲目接受神父或某本古书判断,而是仔细审视自己内心感觉。如果这时感觉还不太清楚,她会打电话给闺蜜,两人见面喝喝咖啡,倾吐心声。如果连这样还是觉得琢磨不定,她就会找位心理治疗师,把切都告诉他。理论上,现代心理治疗师与中世纪神父站在同个位置,也已经有太多人对两者做过比较。总之,实际上,两者有个巨大差别:心理治疗师并没有本定义善恶对错《圣经》。当这位妇女说完故事时候,治疗师不可能忽然破口大骂:“你这个邪恶女人!你犯个可怕罪!”当然,他同样不可能赞美她说:“太好!你真棒!”相反,不管这位妇女究竟说什、做什,治疗师最有可能做事,就是用种温暖关怀声音问:“那你对这切有什看法呢?”
确实,心理治疗师书架上,有弗洛伊德、荣格等人著作,还有厚达千页《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简直能把书架压垮,但这些都不是什神圣经典。《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诊断是生命中疾病,而不是生命意义。大多数心理学家相信,唯有从人感觉出发,才有权判断人类行为真正意义。因此,不论这位心理治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