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街莲香楼,那里可以说是香港传统茶楼文化中硕果仅存瑰宝之。那天早上去那里吃早餐,立刻就产生温暖归属感。门外有位女士正把当天早报摆放到架子上;而早上六点刚过,门里已经是派忙碌,空气里闹嗡嗡,全是粤语闲聊之声。食客大多都是上年纪或者中年上班族,有安静坐着,边饮茶吃早餐边埋头于报纸;有跟朋友东家长西家短地说着闲话。起得太早,还有点睡眼惺忪,在块压玻璃板桌边坐定。个服务员迅速给上碗筷、茶杯和勺子,还端来壶普洱。很快就有其他服务员推着小餐车走过来,喊着虾饺之类小点心名字。位服务员抬起宝塔般竹制小蒸笼,递给叉烧包和毛肚;另位给端上清香荷叶糯米鸡。茶水员提着茶壶,忙忙碌碌地穿梭来往,往茶壶和茶碗里添茶。每隔几分钟就又有拨食客进门,谈话之声越发喧嚷,混合着清脆茶杯碰撞声,很是热闹。
莲香楼是个比较粗糙地方,磨损地砖、金属痰盂,眼角余光还能看到天花板吊扇在呼呼旋转。墙上杂乱无章地挂满装裱过书法作品,还有列出各种点心菜肴红色塑料板。那天跟同桌吃饭有位王先生,五十岁,四年来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吃顿早餐振奋精神,再去上办公室清洁工班。“茶好水好,老板也好叻(6),不骗们,知道要让大家都高兴。”他边跟说,边拨拨茶杯里龙井茶叶。他朋友刘先生,八十三岁,说自己已经是光顾五十年常客。“每天都来,”他说,“有些人也在这里做几十年啦。咩都冇变化,吃食是样正(7),所以才直来嘛。”
莲香楼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办,不过已经从最初地址搬迁好几次。这类茶楼最早出现在香港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直到八九七年英国当局取消中国人宵禁之后才兴旺起来。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直到四十年代,茶楼在香港遍地开花,在战后经济繁荣背景下被赋予重要社交功能。那时候香港,常有大家子人挤在小小住家里,共用厨房设施有限公寓,有甚至根本没有厨房。茶楼又便宜又方便,家宴、待客、谈生意都可以。有茶楼因为某些行业人常去而著名,比如襟江酒楼就总有很多手表与宝石商人光顾;还有是棋类游戏或音乐表演聚集地。去茶楼变成香港生活重中之重,熟人见面问候都会来句“饮咗茶未吖”而不是比较传统“食咗未”(8)。
上茶楼说是“饮茶”,更多是吃虾饺类小吃,统称为“点心”。点心这个词涵盖很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