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可能夸大孔子影响。获得国君赏给封邑,那意味着成为大夫,高级贵族,要论地位出身,孔子不够格。要论声望,孔子是做学问,这事业年轻人不行,得老子那样把白胡子,孔子这时资历还太浅。
再者,齐景公在位三十多年,都快成精,这几句话也
用,季札十分感慨,“叹为观止”这个成语就是从他感叹来。孔子从年轻时就读书好学,也是受鲁国大环境影响。
当然,鲁国人这种书呆子风格,在国际上经常闹笑话,齐国人尤其爱拿这个捉弄鲁国人。孔子觉得齐国可以改良成鲁国,是有点盲目乐观。
孔子曾好几次谈起对管仲评价,肯定他功劳:管仲召集中原国家对抗蛮夷威胁,整顿“国际秩序”,如果当年没有管仲,早该是“被发左衽”蛮夷吧?9周人男子留长头发,但要用笄(簪子)别起来,贵族戴礼帽(冠),老百姓用布包头。所谓蛮夷,头发就直接披在肩上。“左衽”是蛮夷穿衣习俗,衣服右边衣襟压住左边,前襟向左。中原“右衽”则相反。
孔子对齐国国君、贵族观感,主要是生活奢侈。这方面是因为齐国比鲁国富裕,另方面,就是齐国君臣普遍不太遵守“周礼”那套秩序,过日子讲究。
齐景公有时到高家做客,孔子在席间作陪,能跟齐景公说上两句话。齐景公听说孔子有学问,就问他:搞政治搞到什样,才算成功?
孔子回答是:国君要有当国君样,臣下要有当臣下样。父亲、儿子,也按这规矩来,这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对话背景,是鲁昭公还在外面流亡,齐景公想吸取教训,不想蹈鲁昭公覆辙。孔子见识过三桓、昭公和昭公身边那群人,这个回答,就是从对那些人观察得来。
所以齐景公很赞同:是啊,当臣子要不像个臣子,那农民收粮食,还轮得到吃吗?10这时大家脑子里想,都是鲁昭公这个反面教材。
鲁昭公出逃这年,是齐景公在位第三十年。景公已经见识过这种动乱,当初是他哥哥齐庄公当国君,和大贵族崔杼夫人私通,被崔杼捉*杀掉,然后崔杼扶植景公即位。所以在景公初期,国内大贵族专权很厉害,还打内战,很强大崔氏、庆氏都失败垮台。趁着大贵族互相残杀,齐景公慢慢掌控局面,提拔些势力不太强大贵族,比如老牌同宗国、高两家,还有异姓鲍、晏、陈等家族,政治比较稳定。
按《史记》说法,齐景公对孔子印象不错,想给孔子块封邑。齐国丞相晏婴很妒忌,说孔子坏话,这事没办成。1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