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10唐代孔颖达批评“王肃据《家语》之文以为《礼记》之妄”(《礼记正义·檀弓上》)。意思是说,王肃乱引用《孔子家语》,把《礼记》本来记载很清楚事情都搞糊涂。孔颖达那时还没意识到王肃可能自己杜撰《孔子家语》。
11王充《论衡·实知》:“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12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3参见侯旭东:《北朝村民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商务印书馆,2005年,“汉魏六朝父系意识成长
,据说在原野里踩到巨人脚印,感孕生子;商人始祖简狄,吞玄鸟(燕子)卵而生子。她们儿子才繁衍出周人、商人部族。这种传说,都是早期母系氏族古老记忆。因为在母系家庭里面,人们大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后来父系家庭开始出现,代替母系氏族。但这个变化不是下子就实现,上层社会变得早些,但在下层社会、普通农民中,母系家庭残留直保存到很晚。像孔子家、霍去病家,都是这种情况。据学者研究,父系家庭观念在中国全面强化,要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13
1《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2何新:《孔子年谱》,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5页。
3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44—45页。
4《春秋穀梁传》和《春秋公羊传》分别记载孔子是十月庚子和十月庚子生,这用是周历,比夏历(也就是们今天农历或阴历)早两个月。
5《礼记正义·檀弓上》中孔颖达解释“野合”为:“非谓草野而合也,但徵在耻其与夫不备礼为妻,见孔子知礼,故不告。”
6《论语·子罕》。
7《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8《礼记·檀弓上》《史记·孔子世家》:“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