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苇湘认为:“编辑整理石窟内容总录,分期断代与内容考证是两个不可分割关键环节。们在石窟调查中发现考证些壁画内容常常从壁画时代得到启发;而判断洞窟时代早晚,又常以壁画内容作为佐证。”[1]史苇湘结合敦煌文书和石窟资料,主要从佛教艺术史角度,对石窟进行分期研究,与考古分期相比较,两者分期结果基本致,如莫高窟北朝洞窟也是分为四期,各期包括洞窟也完全致。
3.依靠洞窟供养人题记、敦煌文书、碑铭,结合历史文献,考证出批唐、五代、宋、西夏时期洞窟具体修建年代及其窟主。根据崖面使用情况,将洞窟崖面排列顺序与窟内供养人题记、敦煌文书相结合综合研究,断代排年。
运用不同方法对洞窟分期和年代研究,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敦煌石窟分期排年研究中取得学术成果,不仅确定洞窟本身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各项研究提供时代依据,为敦煌石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敦煌七讲》: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建立
“考古”词,汉语早已有之,北宋元祐七年(1092)金石学家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些传世青铜器和石刻古物搜集和整理。近代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古器物学”虽接近于近代考古学,但其含义和现代意义上考古学并不是回事。
考古学研究基本方法就是田野调查和发掘,考古报告简单说就是对于田野考古发掘出来遗迹和遗物进行全面、系统、准确记录。科学田野考古和科学田野考古报告出现,使考古学正式成为门学科,正式成为历史学科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第批留学欧洲考古专业人员把西方考古学带入国内,也把西方考古学方法带回来。考古就是对遗址进行科学挖掘和记录。
考古学年代学也称“地层学”或“层位学”。“地层学”是由地质学引入名词。地质学中地层学,目是研究地球形成历史,其研究资料是由各种岩石形成连串地层系列,这是在自然力量作用下形成。考古学中地层学,目是研究人类形成历史。天然形成土层称“生土”,由人类活动而形成土层称“熟土”。在多种人为力量连续作用下堆积形成层又层地层(考古学称为文化层)系列。古代遗迹和遗物在般情况下,是顺着年代顺序被埋在地下,就是说下层地层出土遗迹和遗物要早于上层地层出土遗迹和遗物。们可以用文化层相对位置来判断考古出土遗迹和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