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千年形象佛教史
敦煌石窟洞窟建筑、彩塑、壁画与藏经洞出土文书和艺术品,是历经上千年中西文化交融形成,世界上很少有这样连续千年,吸收多民族文化艺术和东西方文化艺术,独具特点、自成体系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向人们展示中国佛教美术史发展历程,也展现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流历史,对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都有重要意义。
莫高窟属于综合艺术,由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洞窟建筑因功能不同而形制多样;彩塑是莫高窟艺术主体,位于窟内显著位置;壁画则分布于佛龛、四壁和洞窟顶部等处。
莫高窟建筑形制主要有五种。是禅窟,正壁开龛塑像,左右两侧壁各开两个或四个仅能容身小斗室,供佛教徒坐禅修行。二是中心塔柱窟,是洞窟中间凿出连地接顶中国方形楼阁式塔形,塔柱四面开龛塑像,象征佛塔,供修行者入窟绕塔观像与礼佛。以上两种洞窟形制虽受到印度相应石窟形制影响,但已被中国化。三是殿堂窟,其形式受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影响,平面方形,覆斗顶,正壁开龛塑像,其余壁面和窟顶都绘壁画。这是修行者礼佛或讲法场所。四是佛坛窟,其形制与中原寺庙佛殿,乃至世俗宫室殿堂格局相类似。洞窟主室中央凿出方形佛坛。彩塑群像高居佛坛之上,信徒可围绕佛坛右旋环通、礼佛观像。五是大像窟,因洞窟里有巨大佛像而得名,窟外建有保护洞窟木构窟檐,如莫高窟第130窟和地标性建筑第96窟九层楼。们从洞窟建筑形制就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洞窟建筑有着鲜明中国特色。[1]
莫高窟有大量栩栩如生彩塑,有佛陀、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十六国、北朝时期彩塑是古印度犍陀罗、马图拉佛教艺术风格和中国本土艺术风格结合,表现宁静沉思神情。隋唐时期,融合中外艺术风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佛教造像,成功地塑造比例准确、衣饰华丽、造型健美、神态逼真、不同个性完美艺术形象,成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经久传世不朽之作。唐代还以石胎泥塑技法,分别塑造高达35.5米北大像和26米南大像,以及长达15.8米,表现释迦牟尼佛“涅槃寂静”大型卧佛像,表现出大唐文化恢宏气象。唐代以后许多洞窟多处于下层,塑像多已被破坏。
前辈学者把莫高窟壁画分为七类(若严格划分则不止七类,但大致可分为七类)。第类是尊像画,就是从佛陀到护法天人佛教众神像。譬如大家喜欢飞天,就是护法神,他是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