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概括,甚至空泛。晏殊不是不能写出更加精确、新鲜诗句,而是故意用这样陈词滥调阻挡情感之流涌入。
们可以设想这样个戏剧冲突:男女双方互相喜欢,但中间有未能冲破障碍,也许是方已有婚约,也许是方正准备投身g,m,也许是方不忍夺人所爱。当顾忌较少方追问另方是否爱他/她时,顾忌较多方该如何回答?大概不能全然剖白心意,因为那会诱使对方更深地投入,于是他/她只能给出些不带个人色彩宽泛之词,这其实是种不得已拒绝。
在几乎所有这样戏剧冲突中,读者都会被深深打动,并原谅躲闪那方,因为这样拒绝使爱进入第三个层次。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过种爱情三角形理论,他认为爱情是由激情、亲昵和责任感三个部分组成。[236]两情相悦,不考虑后果,不顾及他人,这是激情;耳鬓厮磨,朝朝暮暮,这是亲昵。激情与亲昵都是自然而然,不涉及决定力量。只有引入决定力量,爱情才从荷尔蒙走向理性,从脆如游丝走向坚如磐石。决定包括两种:种是肯定,表现为承诺;种是否定,表现为拒绝。决定具体内容受很多具体因素影响,但能够做出决定本身,就昭示着种理性力量与为自己行为负责态度。不仅爱情如此,在与世间万物关系中,人主体性、成熟度都与决定相关。
自然界中实实在在落花风雨会带出们愁绪,令人想起过去岁月中错失人和事。中国古诗中出现频率最高主题大概就是伤春,可很少有人会在诗歌中问:如果这已经是第三十次或者第五十次看到落花风雨,如何处理你丧失?你准备在下个春天继续哭泣吗?们在生活中会看到很多这样人,也许永远怀念自己前任,也许永远哭诉原生家庭,他们生命就在抒情与自怜中流逝。
但晏殊答案很清楚:“不如怜取眼前人”。他词中最喜欢部分就是这种拒绝抒情力量,既不是感情流动自然结果,也不是社会伦理生硬说教。若套用弗洛伊德理论,这个答案不是本给出,也不是超给出,而是自给出。它更像是从不断丧失、不断离别人生经验中抽取出来,带有无奈与谅解、智慧与决绝复杂决定。它不是理想方案,却是可行方案。
年轻时候,们不喜欢“酒筵歌席莫辞频”或“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样话,因为它们太平庸,们不相信人生就是这捉襟见肘,不相信只能拥有自己恰好拥有。“们征途是星辰大海”[237],这是让年轻人激情澎湃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