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世纪前几十年里棉花交易数量急剧增加,以及制造商对棉花质量和价格要求发生变化,他们舍弃这个略显得陈旧世界。他们不再从经销商处购买棉花,而是开始使用经纪人。与经销商相比,经纪人并不拥有棉花;相反,他们收取进口商家和制造商之间经纪佣金。因此,工厂所有者不仅可以购买经销商所拥有棉花,还可以购买利物浦港口任何棉花——以最便宜价格获得他们想要数量和质量。经纪商提供制造商与棉花进口商之间更为直接联系,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分发信息、提供详尽仲裁服务来组织市场。“他们给利物浦带来关于工业技术知识,”位学者这样说,“他们还带来种新行政技能和效率,来处理种几乎全新贸易所面对问题。”因此,经纪人“成为市场中核心人物”。他们既是纺纱新技术专家,也对利物浦令人眼花缭乱市场如指掌,他们帮助制造商浏览利物浦各种棉花品种,并帮他们获得特定制造过程所需棉花品种。12
到1790年,在利物浦出现4位这样专业棉花经纪商。其他许多人也纷纷效仿,到1860年,利物浦街道上共有322名经纪人。他们般以小型家族企业方式来运作,来自不同背景:有些是前经销商,有些是纺织工人,还有些人是进口商。最终,经纪人进步专门化。些人成为采购经纪人,为制造商购买棉花;其他人则成为销售经纪人,为进口商贩销售棉花。13
由于这些变化,制造商无须再在市场上检验棉花。尽管19世纪初,制造商还亲自触碰出售棉花,但现在他们改将需求传达给经纪人,然后后者替他们找到想要棉花。制造商越来越多地专门生产特定品质纱线和商品,并要求更多棉花品种,他们发现进入市场购买所有这些棉花是不可能。他们现在依赖于关键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进入工厂,需要由经纪人来保证供应。
随着经纪人取代经销商,他们也改变棉花销售方式。此外,机器生产需求决定这些变化。整个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棉花都是作为实物商品销售。商人买卖特定棉花,处理令人眼花缭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棉花,它们有着不同纤维长度、颜色、弹性和清洁度。由于商人出售特定批次特定棉花,他们提供方法使买方能追溯每个特定棉花包裹到特定生产者。1814年棉花经纪人乔治·霍尔特(GeorgeHolt)记录显示他销售“13袋劣质吉南[棉花]”“6袋巴巴多斯”“10袋帕拉斯、15袋巴希斯、25袋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