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残忍性强烈谴责,甚至以米加尔斯基在鄂木斯克见到性命堪忧妻子时悲痛呼喊作为标题,即《为什》。托尔斯泰让俄罗斯帝国和欧洲各地都听到文岑蒂、阿尔宾娜和他们孩子故事。当专制政权与在波兰和西部边疆地区新轮,bao动展开斗争时,被埋在涅尔琴斯克多石土地上个波兰贵族女士和她死去孩子尸体会直纠缠着这个政权。41
在被流放到乌拉尔斯克二十五年后,文岑蒂·米加尔斯基终于在1859年9月到达他挚爱波兰。四年后他在威尔诺去世时,波兰王国再次陷入战火当中。波兰人接过米加尔斯基及其同胞在1830年举起起义火炬,再次努力争取脱离圣彼得堡,但这次尝试也是无望而不幸。42
并不是所有米加尔斯基在西伯利亚同志都遭受这种厄运。些富有和受过教育波兰流放者能够利用家人给他们物质和外交支援来改善自己在流放地境况。对于许多波兰贵族来说,和之前十二月党人样,在矿山工作具有种敷衍性质,劳动职责可以通过贿赂来规避。波兰回忆录作者们记载在涅尔琴斯克气派住宅和座拥有大约3000册波兰语书籍图书馆。和十二月党人样,这些波兰人也建立个公社,这个公社负责订阅报纸、收发信件(这些波兰人受到与十二月党人相同约束)以及向流放群体中较贫穷成员分发物品。43
但是,十二月党人和波兰流放者之间有着些重要区别。如果说在西伯利亚流放十二月党人体验着某种从尼古拉世统治时期压迫性等级制度中解脱出来感觉,那这些波兰人只是经历种猛烈文化混乱。被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定居点波兰人边享受着相对自由,边也面对着种潜在威胁。在官方允许情况下,他们可以在几乎任何自己喜欢地方定居,但是这种分散性增加他们迷失在陌生西伯利亚农民文化当中可能性,特别是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年轻单身汉来说。马克西莫夫注意到这些波兰人与他们自己“俄化”斗争。在阿卡杜伊,维索茨基努力劝说他同志不要“让波兰人和俄国人血统混合”。为和当地妇女结婚,这些波兰人不得不从天主教(他们民族认同宗教支柱)转向东正教(他们征服者宗教)。因此,与西伯利亚妇女结婚被视为种“对祖国背叛”。马克西莫夫指出,波兰流放者深切关注着“民族情感和爱国信念保持,关注着这种保持所有极端和奇怪表现,甚至包括最微末细节”44。
这种对文化同化抵制收效甚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