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科学院文学简报》上发表论文《科隆大公会议是真吗?》,为科隆大公会议真实性辩护。他理由是:会议记录20位与会高卢主教名字,都在撒底迦会议记录上有据可查,伪托者断不可能凭空编造真人名字。1925年巴黎大学篇博士论文则指出,科隆会议记录在文体风格、用词习惯与神学思维上就与4世纪作品不相匹配,倒是和加洛林王朝早期文体更为接近。事件可以伪造,语言风格却没那容易模仿。至于接近史实与会者名单,也很好解释,造假者要做只是剽窃相隔不久撒底迦大公会议名单。
1935年,加泰罗尼亚个出版社印行本小册子,作者使用化名,其人现已不可考。书名借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最为费解个比喻:
“几不可见‘正统’之球身处于安全领域,它颤抖着,旦越界,就会被四面埋伏异端和魔鬼口吞噬。”
作者提出,最初克腊贝神父着手编纂大公会议历史,自是为影射当时混乱局面。克腊贝也大可以声称,参考手稿来自某某修道院图书馆珍贵馆藏,然而研究付梓之际,修道院已被改革分子洗劫空,羊皮纸卷被村民捡去,缝成帽子和马甲衬里——有段时间,人们把三位体学说穿在身上,拿罗列圣子神性句子挡雨。
小册子还说,科隆大公会议伪造者心想要毁掉厄弗拉塔主教名声,不是因为和死几百年古人有深仇大怨,而是为抬高自己城市名声。他发现,斯特拉斯堡阿蒙德存在成谜,科隆厄弗拉塔却是真。对付真人也有办法,只要让他颤抖球越过边界,被口吞噬即可。想出这种办法人,也许就是托名奥古斯丁、托名狄奥尼修斯、《彼拉多福音》《彼得启示录》读者。也许他也正深陷于类似斗争中,尽管如此,他头脑中有关真实与虚假概念无疑与们大相径庭。总看来,他成功,因为圣阿蒙德主教雕像就矗立在那儿。有圣人就有圣遗骨(任谁都拿得出来),有圣遗骨就有香客,有香客就有源源不断钱。这样就可以建造更多教堂,供奉更多圣人。他伪造之作被人传抄下来,还被后代印刷发行。只要被人阅读,谁敢肯定,字里行间那个世界就定是虚假?于是,在不为人知地方,就有次次从未召开过会议,些从未存在过神学家将另些从未存在过神学家施以绝罚。
这本小册子是用法语写,发行二百本,始终没有得到学界注意。时局屡次动荡,时过境迁,出版社早已不复存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