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大公会议(pseudo-council)历史与大公会议历史并驾齐驱,正如伪经与正典互为两面。托名狄奥尼修斯比真正狄奥尼修斯更深远地影响现实。真奥古斯丁淹没在托名奥古斯丁浩繁卷帙中。当真正奥古斯丁翻开米涅《拉丁教父集》,不知会从那厚厚几大册对开本中认出多少自己手笔。
伪科隆大公会议最早记录保存于比利时皇家图书馆手抄本部,编号495—505,第217—218页。另有部手稿保存在卢森堡神学院图书馆,编号264,第35—37页。第版抄本将这次会议标注为公元346年,另版抄本则记为343年。根据学者鉴定,这两部手稿都来自公元10世纪。最早对科隆大公会议评注来自尼古拉·克腊贝神父编纂《历次大公会议记录》,1536年日内瓦出版,第卷第1285栏。作者对所使用手稿来源语焉不详,但就其收录原文来看,不是以上任何个版本。
依照流传下来文字,举行于343年或者346年科隆大公会议和任何大公会议风格并无二致。它方面塑造若干正直而雄辩人物形象,另方面塑造若干狡猾而愚蠢人物形象。前者胜利简直是必然。斯特拉斯堡主教阿蒙德似乎属于前类,科隆主教厄弗拉塔似乎属于后类。阿蒙德在会上痛斥厄弗拉塔,因为后者否认基督神性。这是典型两类人物和典型类斗争,尽管从文学类型角度来看,把别人名字换上去也无妨,因为除名字,他们不具备任何翔实描写。这是大公会议史上为数不多几次展现古高卢历史人物机会。格朗迪迪埃神父《斯特拉斯堡教会史》(1776年)参考克腊贝引文,将阿蒙德奉为本城第位主教。今天人们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里还能看到圣徒阿蒙德塑像,他长出人们想象出来胡子,长出人们想象出来手,脚下个象牙匣子里装着据说是他截手指骨。
许多年来,许多学者将这次会议真实性肯定又推翻,推翻又肯定。怀疑派理由是,在转年撒底迦大公会议上,厄弗拉塔主教又再次以正统代表身份出席论辩,并与其他几位主教起请求皇帝君士坦斯收回亚里乌斯派手造成对大神学家阿塔纳修放逐。这是阿塔纳修本人亲自坐实。这便使得前年科隆记录变得可疑。有人认为科隆先后有两位叫厄弗拉塔主教,还有人认为科隆会议其实发生在撒底迦会议之后(参见《学者报》1777年7月号,第472页起)。1902年,G.蒙尚教授在《布鲁塞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