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逻辑解释破坏自己所绘恐怖之景——刘易斯成功地打破哥特文学中拉德克利夫式传统,也因此拓宽这流派领域。在此之后刘易斯还完成其他创作:以歌谣为文体作品《恐怖传说》(TalesofTerror,1799),《幻奇怪谭》(TalesofWonder,1801),与系列德文作品翻译。他舞台剧《古堡幽魂》于1798年上演。
此时,英文与德文哥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多以粗制滥造形式充斥于公众视野之中。对于成熟读者而言,这些作品大多愚蠢可笑,而简·奥斯汀女士《诺桑觉寺》(NorthangerAbbey)便是对这早已沦落至荒谬庸俗文体恰到其处讽刺。哥特文学原创性至此已逐渐枯竭,读者关注程度也在日渐衰落,不过在其完全淡出文坛之前仍出现最后位哥特伟人——他便是查尔斯·罗伯特·马图林(1782—1824),位之前鲜为人知古怪爱尔兰教士。马图林曾以系列短篇作品,包括篇不知所云拉德克利夫式仿作《致命复仇或蒙托里奥家族》(FatalRevenge;or,TheFamilyofMontorio,1807)出道,却在其恐怖杰作《游荡者梅尔摩斯》(MelmoththeWanderer,1820)中生动详尽地描绘种种恐惧,将哥特文学中恐怖高度举提升至前所未见精神层面。
《游荡者梅尔摩斯》讲述位17世纪爱尔兰绅士故事。他将灵魂出卖给恶魔来延长自己寿命,而如果自己能够劝服他人接受此契约,便可获得救赎。不过无论他如何威逼利诱,即便是那些因绝望行为不择手段人也对此诱惑无动于衷。其实总体说来,整篇故事不乏硬伤:框架十分臃肿,行文冗长繁琐,有意义内容随着剧情发展逐渐递减,大段叙述中还套着其他不相关叙述,作者甚至会通过做作巧合试图圆说剧情中相对生硬部分。不过在这无尽长篇大论中,却有许多处透着以往此类作品中不曾见力量——对人性真理亲近,对真正意义上“宇宙恐怖”精髓理解,与文中近乎白热化情感抒发,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作者自表达杰出艺术品(24),而不仅仅是其写作技巧展现。对于不抱有任何成见读者而言,《游荡者梅尔摩斯》作为恐怖文学大进步是无可厚非:在这里,恐惧由以往传统中提炼而出,升腾为笼罩在全人类命运之上阴云。马图林笔下恐怖,即使是作者本人读来都会战栗,因此也无疑是令人信服恐怖。对于讽刺作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