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而艺术”,所以们重视从真实生活中产生,有强烈生活气息名著《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选篇》编选者,法国文学评论家拉蒙-费南代在《选篇》前言中指出,“《似水年华》写是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地受溺爱孩子缓慢成长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们存在。”总说,这是部回忆录式自传体小说,从作者自己童年生活开始,直写到他晚年心情。他三十多岁由于严重哮喘与气管炎,怕见阳光,怕吹风,把自己囚禁在斗室中,白天绝对不出门,也尽量少接见来访者,实际上从那时起,他已经与世隔绝。《似水年华》,这是个自愿活埋在坟墓中人,在寂静坟墓中回想生前种种经历与感受抒情记录。
在拉封-蓬比亚尼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辞典》中,写普鲁斯特评传乔治-卡都衣是这样给《似水年华》作者下定义:“他对于遗忘猛烈反抗;这种为生活在时间绝对性中而进行狂然与不懈努力,就是《重现时光》主要意义。”《重现时光》是《似水年华》最后卷标题,是全部小说画龙点睛之所在。哪个伟大真正艺术家,不用自己血肉,自己灵魂来创作使自己毕生事业可以传之后世作品呢?言以蔽之,艺术不是别,而是对生命热烈爱之表现。艺术作品不是别,“美”不是别,而是引起观赏者对生命热爱种手段。关于这点,《似水年华》不是表现得很彻底,很动人吗?
阿纳多尔-法朗士(1844-1924)①是普鲁斯特在文学界长辈和好友,对文坛上初露头角普鲁斯特曾经起扶持作用。法朗士把普鲁斯特小说比作温室中培养花朵,象兰花样,有“病态”美。可是突然间,“诗人(指普鲁斯特)射出支箭,能穿透你思想和秘密愿望……。”这是指出小说家普鲁斯特艺术手法和思想深度,决非般泛泛之辈可比——
①《似水年华》提到作家贝戈特,就是影射法朗士。
有二十世纪蒙田之称哲学家、随笔家阿兰(1868-1951),认为普鲁斯特从不直接描写件客观事物,总是通过另事物反映来突出这事物。普鲁斯特贯通过自己感觉表现客观世界。他认为对绝对客观世界研究是科学家该做工作,文学家只能老老实实反映他自己感觉到事物,这是最真实表现方式。所以评论家莫理斯-萨克斯(1906-1945)说普鲁斯特是“奇怪孩子”,“他有个成人所具有人生经验,和个十岁儿童心灵。”
个深于世故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