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农民流亡是因为人多地少和地主兼并,那土地资源应该是越来越稀缺,土地价格在王朝后期应该越来越贵。但事实上,很多王朝后期,土地价格是越来越便宜。“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很多农民是把土地当成个负担。“至欲以地白付人而莫可推”,想把地白送人没人要。“地之价贱者亩不过两钱,其无价送人而不受者大半。”
资料表明,明朝确实有很多大贵族
钱之故,用益饶矣”。地方财政也有钱。
不过这并不是最后步。最后步是什呢?更绝。
们讲过,汉武帝“搞创收”第步是卖爵,百姓买爵,可以不用服徭役,不用去沙场征战。
不过这样搞,国家虽然有收入,但是可以征发民众减少。“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因为国家不停打仗,老百姓拼家底买爵位,替国家当兵服役人不够。
这对汉武帝来说不成问题。把天下人钱搞得差不多,汉武帝又开始“政策调整”,进行爵位贬值,要求“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原来说话不算数,爵位低,仍然要服劳役。百姓在买爵位上已经花很多钱,但是并没有带来想象中“免役”,而是跟往常样,依然服徭役,“故吏皆适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去给他修上林苑和昆明池。
因为这样次次地收割财富,到武帝末年,小农普遍破产,流民剧增。几十年征战,50岁以下、16岁以上壮丁几乎都被征发当兵,青壮年妇女也要戍守边疆。史书说,汉武帝统治导致“户口减半”,也就是国家掌握户口比以前少半。而今天学者研究成果证明,汉武帝时期,人口减少1500万。
汉武帝打击匈奴、安定边疆,这当然是有大功于后世。然而,个人做事时候,必须对成本与收获有个基本估计,对国家和社会承受力有个基本估计。不能代人非要完成几代人事。或者说,顿非要吃下10顿饭量。这是个简单道理。
三
因此汉武帝晚年,中国历史上出现第次巨大流民潮,“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此后,流民大潮在汉代历史上就经常出现,而且动辄上百万。
流民潮出现,是民众不堪重负明显表征。过去历史学对流民解释通常是由于人多地少,地主兼并他们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只好流亡。但是今天历史研究已经清楚地证明,导致农民流亡原因是z.府税费太重,农民无法承担,只好有地不种、弃地而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