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社会也差不多是这样。所以当时社会横向结构是不连贯,可以互不往来,或者很少往来。
纵向呢?当时社会上当然有等级结构,最上面是周天子,然后是诸侯,然后是卿,然后是士。虽然整齐有序,但是这种结构不像后来官僚结构那样能“竿子插到底”。为什呢?因为和中世纪欧洲样,“主人主人不是主人,附庸附庸也不是附庸”。每个人只对他直接上级负责,不对上级上级负责。
读春秋战国史料时候,相信很多人会有个疑问:为什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不停地徒劳地游说各国君主,却不去见最高领导?明明他们好几次路过周天子领地,但就是不去朝见周天子。这是怎回事?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周天子无权,诸侯有权,找他办不成事。可是有人也有疑惑,没权并不妨碍你去尊敬他、朝见他啊,孔子成天喊着要“尊王”,越是没权,你越应该尊重他啊。所以明治维新时候,有日本学者抓住这点,说孔子不忠于周朝。
这其实就说明后世人对周制不理解。在周制中,只有诸侯才需要效忠周天子,有朝见周天子义务。孔子和孟子勉强只能算卿大夫级,他们只需要对诸侯级负责,轮不到他们对周天子负责。
为理解这点,们再来看个故事。齐国有个权臣叫崔杼,他派手下去刺杀他国君齐庄公。如果故事发生在秦代以后,崔杼这个手下行为肯定是大逆不道,因为任何人都是国君臣子,但是春秋时代人们并不这样想。齐庄公看到崔杼部下,说求求你,不要杀掉啊。崔杼部下说,对不起,不是你臣子,是崔杼臣子,只听崔杼话,“不知二命”。你要有命令,请和崔杼说,和说不着;只忠于崔杼,所以必须杀掉你。秦晖先生分析说,崔杼部下在国君面前能如此长篇大论、振振有词,说明这个道理是当时大家公认:们只对们上级负责,再上级,们就不用管。
四
相信,大家能从前面几个故事中感觉到,周代人们是生活在个个小自治社会当中,也就是小共同体当中。
在这些小共同体中,各地诸侯大夫权力是世袭,不是上面天子或者国君赐予,因此也不能被他们剥夺。统治者经济来源是自己领地收入,而不是上级给工资。这说明什?说明他们有很大自治权,他们实力来自自己领地内民众效忠,而不是凭借上级领导赏识。他们很在乎是否获得本地民众支持,制定措施要考虑民众感受,剥削和压迫必须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