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当然对此感觉不爽。洋人倒不是非要到拥挤城市里去生活,“入城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他们主要是咽不下这口气。因此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专门有条是规定外国人从
南新造之区,事事别开生面……制器造船各事皆已办有端绪,自强之策,应以东南为主。阁下虽不处海滨,尚可就近董率。购办器械,选择人才,本皆前所手创,仍宜引为己任,不必以越俎为嫌。”(35)
3.三个与众不同外交观念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只令曾国藩认识到学习西方科技重要性,也让他外交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通过这次战争,曾国藩形成三个在当时相当与众不同外交观念。
第是对外国人要平等相待,要把外国人当人。
这听起来很奇怪。直以来,不都是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强迫中国人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把中国人当人吗?怎还要求中国对外国人平等相待?
事实并非如此。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们平等待遇。”(36)这句话前半是事实,后半不够准确。事实上,在第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仍然不肯承认自己与外国是平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就与外国人认为他们受到“不平等”待遇有定关系。
中国古人狭隘观念是只有中国人是人,或者说,是“完全人”,文明人,其他族类,皆介于人与兽之间。“夷狄异类,近于禽兽。”“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37)
因此,中国人和外国人,当然先天就是不平等。所以任何外国人,到中国,都应该进贡称臣。见中国皇帝,都必须三跪九叩。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到访,因为不同意给乾隆叩头,引起激烈外交纠纷。后来嘉庆年间另使团来华,皇帝得知他们不同意三跪九叩,干脆直接遣返。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高级大臣见到条约内容,不痛惜中国割地赔款,却痛惜文中将中国皇帝和英国女王并排平等书写。
清代还有个特殊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城市里定居。正如在《饥饿盛世》中已经写过那样,虽然与中国贸易多年,但英国人只到过中国个城市,那就是广州。来到广州后,他们不能住到广州城内,只准住在“十三行街”内,而且没事还不允许外出,不许与普通中国人交往。之所以如此,个原因,是外国人乃蛮夷,商人又是四民之末,所以外国商人低人等,不配如同中国人那样住在城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