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现在看这封奏折,知道曾国藩是不可能让步,只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反过来说曾国藩说得有理,让步抚慰,还说“汝之心可质天日,非独朕知”(46)。
和皇帝他只能讲具体困难,和朋友他才能掏出心中大计划。曾国藩给江忠源回信,解释他何以不出兵。他说,这次练兵,他是为天下根本之计着想,因此“必须选百练之卒,备精坚之械。舟师则船炮并富,陆路则将卒并愤,作三年不归之想,为百战艰难之行”,这样才能挽狂澜于既倒。如果仓促起行,“人尽乌合,器多苦窳,船不满二百,炮不满五百,如大海簸豆,黑子着面”(47),这样军队纵能速达,又何堪战,无异于送死。
不知道江忠源是否看到这封回信。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十七日,太平军炸塌庐州城墙,乘势杀入。江忠源因为孤立无援,抵抗不住,转战至水闸桥边,身受七伤,投古塘而死,时年才四十二岁。曾国藩亲家、候补知府陈源兖等也同时死事。曾国藩得到信息,不觉“呜呼痛哉”!
然而为天下大局,他只能如此。咸丰皇帝把曾国藩这点儿兵当成芝麻盐,需要时撒下,撒完也就完。而曾国藩却认为,他手中这支新军队是天下全部希望,不能轻易孤注掷。
曾国藩拒不出兵,不光让江忠源等朋友失望,也令湖南通省官绅对他有意见。曾国藩为建立湘军,四处劝捐,甚至勒捐(强行摊派),从社会上筹集大量钱。现在国家有急,皇帝屡令他出师,他却做起缩头乌龟,几次拒绝。社会上对他议论四起,他只是付之笑。
给刘蓉信中,曾国藩这样说:
省中人言籍籍……有以书来贺起行者,有以书来责迟缓者,仆方付之笑,以为不足办(辨)而已。……如仆者,尚何忌何待?然不稍为储峙,则此后更无继者,故不得不稍慎也。(48)
省城里说什都有。有写信来祝贺出发,有写信来责备迟缓。都付之笑。对个人得失没什想法,怕是如果不好好准备,轻率出动,失败之后,整个天下就没有人敢于继续尝试镇压太平天国。
在给其他朋友信中,曾国藩这样解释说:“此次募勇,成军以出,要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养成艰难百战之卒,预为东征不归之计。若草率从事,驱不教之士,执窳脆之器,行三千里之远,以当虎狼百万之贼,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故鄙意欲竭此两月之力,昼夜训练。凡局中窳苦之器,概与讲求而别为制造,庶几与此剧贼决死战。……虽蒙糜饷之讥,获逗留之咎,亦不敢辞。”(4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