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宋以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新形式、新
创作不断涌现。北宋灭亡,原生活在开封
戏剧艺术家流落江南和华北北部。例如,说唱故事
诸宫调,便分别流传于南宋都城临安和金朝都城中都,在此基础上形成南北两大戏曲中心。杂剧是元代最重要
戏剧形式,都城大都城是元代初期杂剧在北方
中心,当时杂剧作家大部分居住在大都,大都也是重要
演出场所。到
元代中叶以后,逐渐向南方
带发展。
清代都城北京演出活动相当兴盛。乾隆年间是清代
鼎盛阶段,乾隆皇帝喜爱看戏,因而宫廷经常上演戏剧。除
太监所组成
内廷戏班,朝廷还经常把外地民间艺人征调进京演出。除
宫廷,北京民间也有很多戏班上演
地方,称“茶园”和“茶楼”,乾隆前后仅外城
茶园便有十几个。到清中叶北京舞台上形成京剧,以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最大
剧种。
都城也是画家、雕塑家、文学家、学者、名医师、科学家荟萃之地。他们
伟大发明和不朽著作,如西汉司马迁
《史记》,东汉张衡
地动仪和浑天仪,宋代苏颂
水运仪象台,李诫
《营造法式》,司马光
《资治通鉴》,元代郭守敬
《授时历》,清代曹雪芹
《红楼梦》,都是全部或部分在都城完成
。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
不少诗篇,是在当时都城长安写成
。北宋统治者在开封建立画院,搜罗全国画坛英才。现在流传下来
不朽名画《清明上河图》,即是画院画师张择端所作。
在古代人精神世界中,宗教占有极其重要
地位。由于都城
崇高地位和统治者
重视,传教者往往首先在都城宣传教义,发展信徒,建立寺庙。
国关于佛教传入中国
传说,便和东汉时
都城洛阳有关。据说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人赴天竺(今印度)求佛法,10年返国,于是在洛阳创建白马寺。虽然这
传说未必符合历史事实,但东汉都城洛阳在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中
作用却是客观存在
。十六国时期龟兹国高僧鸠摩罗什翻译
很多佛教典籍,并有门徒3000人,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
意义。鸠摩罗什进入中国以后
活动地点是凉州和长安,分别是后凉和后秦
都城。类似
例子还有很多。
历代王朝多推崇某种宗教,尤其是佛教,在各地兴建大批寺庙佛塔。天子脚下都城,寺塔林立,僧人、道士和其他从事宗教活动
人很多,往往居全国之首。南北朝时期佛教相当兴盛。后梁首都建康有大寺庙700余所,僧侣、尼姑常达万人左右。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大建佛寺,最多时达1367所,僧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