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统王朝还是割据政权或边疆民族政权,在多数情况下,它们都城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最多第大城市。任何个都城,只要经过定时间建设,无不是如此。但都城众多人口,并不都是自然增长所致,特别是那些在改朝换代之后建立新都城,人口迅速增长往往是移民结果。因此,要谈论都城经济,首先要提到都城人口迁移问题。移民进入都城,有被迫和自愿两种,前者多是z.府强制组织。
对于封建专制政权来说,全国好比棵大树,都城是树主干,各地是树枝,树枝不能大于树干。因此,历代王朝在建都以后,为打击各地豪强,提高都城人口数量和增强都城经济实力,往往要把全国各地富户大族迁到都城居住。秦始皇灭六国,把六国富豪和大族12万户迁到都城咸阳。西汉建都长安不久,就迁入年俸在二千石以上官吏,又把原齐国和楚国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迁到长安附近陵县,同时迁入还有其他国家大族,共10余万人。隋炀帝定都洛阳,强令各地富商大贾数万家迁入洛阳。朱元璋定鼎南京之后,也强制迁入江南各地富族豪民1.4万余户。为能够就地生产武器和统治者生活所需要日用品,都要通过强制性措施,将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京城。隋初,曾征集天下工匠至首都,各种行业都有,“纤微之巧,无不毕集”(《隋书·苏孝慈传》)。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从南方各省强征工匠10余万户,至元十六年在北方各省又搜刮工匠42万人,这些工匠相当部分安置在都城手工业作坊。历史上这种强制性人口迁徙相当常见,在那些新建立都城,这种移民甚至已成为都城人口主体部分。
自愿迁入都城人主要是由于经商、从事手工劳动、在服务性行业就业、读书、任官等原因而迁入。都城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地方,不仅易于经商致富,而且择业机会多,自然要吸引大批依赖工商和文化为生人。人们曾观察到,在明代北京城,当地人只担任车夫、赶毛驴车驴卒、挖煤煤户等体力劳动者,而从事工商业和在z.府机关工作胥吏,都是外省客民(王士性《广志绎》卷二)。对于想要进入仕途或施展政治抱负人,都城无疑是最好活动天地,因之定居人为数不少。由于都城文化发达,迁入都城活动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形形色色知识分子也很多。唐玄宗时,仅隶属于朝廷所设太常和鼓吹署音乐演奏家和歌舞表演者,便达数万人之巨。此外,还有数以千万计僧侣、道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