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北京称大都,又叫“汗八里”,即“大汗之城”意思。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大城周长28.6公里,南北略长,呈长方型。皇城内有三座主要宫殿,即兴圣宫、隆福宫和宫城。兴圣宫是皇太后宫殿,隆福宫是太子宫殿。宫城又称大内,是皇帝居住地方,是今天故宫前身。在大城平面图上,有条明显南北向中轴线,贯穿整个宫城中心。元大都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宫殿富丽堂皇,殿宇楼台美丽深邃,金碧流辉,是辽、金时代无法相比。为满足对南方物资需要,元代还开挖自杭州北上,经过今山东和河北,直到中都城下运河(即今京杭大运河前身)。
明初称这里为北平。朱元璋死后数年,原分封在北平藩王朱棣率兵南下,推翻朱元璋继承人建文帝,自己称帝(即明成祖),开始准备迁都北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称北京顺天府,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明代花15年时间,对元代大都城进行重大改造。在元大内旧址稍南,大规模改建紫禁城和皇城,周围加凿护城河。此外,还兴建规模宏大天坛、山川坛(后改称先农坛)和分布在东、西、北三郊日坛、月坛和地坛,基本奠定北京旧城基础。清代完全沿袭明朝北京城,没有什大变动,但清朝花大量人力物力,在北京西郊营建规模空前、华丽非凡颐和园、圆明园等离宫建筑群。
元、明、清三代,北京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用生动语言介绍元大都情况,他说“你们必须知道,那里有个又大又繁华古城叫作汗八里”,城市商业发达,货物众多,“外国巨价异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明清时,北京是全国首屈指繁华都市。店铺众多,来自各地货物应有尽有。清代宣武、正阳、崇文三门外最为繁华,富商巨贾多在此经营工商业,货行会馆林立,小商摊贩蜂攒蚁聚,酒楼茶肆鳞次栉比。
北京也是当时闻名中外文化名都。明代北京国子监学生最多时候达万余人。国最大类书《永乐大典》,最大丛书《四库全书》就是在这里编撰。北京是古代著名戏剧形式元杂剧成长摇篮,民族文化瑰宝京剧也诞生在这里。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杰出戏曲家关汉卿、伟大文学家曹雪芹都在这里写出传世之作。
从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到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担任过53年统王朝都城。在五大古都中,南京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