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浊独清,众人皆醉独醒。
——《渔父》屈原语
和氏璧是楚国镇国之宝,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黑暗中发光,所以又称『夜光之璧』,是举世公认稀世奇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①姬发率大军攻灭商朝,杀死著名,bao君商纣王,占据江山,开创周王朝。
①姬发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因本小说先后出现多位国君,采用习惯谥号称呼来区分。
为巩固统治,周天子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将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按功劳大小分封给姬姓王族和有功之臣。先后受封功臣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人,分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七十个。各诸侯世代承袭,可以在封国中分封与自己有血缘或亲属关系下级贵族,称为卿或大夫。卿或大夫又委派批下级贵族去治理自己封邑或封地,称为士或家臣。如此来,诸侯国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尽管诸侯可以拥兵,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依然据有至高无上权力,赏罚予夺、礼乐征伐都由周天子说算,诸侯们必须随时听从调遣,定期纳贡朝贺,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周天子严厉惩治。周夷王生病时,诸侯们都在本国举行盛大祭典,为其祈祷免灾。有人告发齐哀侯不懂礼法,只知道田猎游玩,周夷王便召集诸侯,当众将齐哀侯烹杀于大鼎之中,其余诸侯们战栗不敢言。
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几百年过去,周王朝最终走到日薄西山天。而诸侯们羽翼已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泰山脚下孔子饱览时代风云激荡,吞吐成文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事实证明孔子“礼崩乐坏”论断。诸侯始而星罗棋布,继而强兼弱削。天下乖戾,再无君君之心,九鼎倾覆,宗庙荒废,王权旁落,名存实亡。野心和欲望日益膨胀,几百个诸侯为扩大本国地盘,不断相互征伐厮杀,战争愈演愈烈,中原扰攘不安。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以晋、齐、楚、越四国最为强大,形成“四分天下”局面。四国之中,又以晋国实力最强,且占据中原腹心之地。然而晋国自骊姬之乱①后,国中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晋公室力量由此衰微,晋国政局被异姓卿大夫控制。到春秋末期,赵、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