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不喜欢当官。这位老帅哥懂多国语言,学识渊博,人品也很高洁。实干也好,理论也好,都是清末第流人才。但是严复不喜欢当官,因为他是真心不懂,也是真心不喜欢清末官场那套玩意。
如果按照新中国文化标准,严复是正儿八经高学历。1866年,他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驾驶专业。五年后1872年,严复以优等成绩毕业,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地更不是什“西太平洋大学”之类野鸡学校,而是世界上第流海军学院。他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学成归国之后,严复在当时中国海军最高学院“北洋水军学堂”任教,从基层教员干起,路干到总教习,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海军学院院长位置。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严复还要参与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军工企业,天津制造局营运与建设。这等学历与资历放在新中国,严复绝对是响当当大人物。
再加上严复作为翻译家功绩,以及他某种程度“思想家”行动。如果严复去世,这是要在《新闻联播》上发布消息,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追悼会,向着在花丛上覆盖着党旗严复遗体三鞠躬。随后追忆严复生平以及功绩各种媒体新闻也会持续段时间。
不过,在满清时代,严复真正地位很尴尬。他只能称为“不算啥”。因为严复“没功名”。由于1866年严复12岁时候父亲去世,他不得不放弃“走科举正途”,转而进入“国家能够安排工作”职业学校学习。
在1872年(同治十年)严复取得选用道员资格。在1889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1891年10月8日(光绪十六年)严复获得候选道官衔。事出有因,李鸿章在“办理海军请奖折”所附清单中提到:“直隶试用道吕耀斗拟请归候补班前补用”,“候补知府马复恒、鲍兰征、严复均拟请免选本班,以道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前先选用”。
如果把新中国学历与相关位置比较话,严复这个经历大概可以形容为“由于严复直从事海军专业,没有能通过与公务员考试,故其职位均为临时工。”
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在满清时代这还真是非常正常事情。在那个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考取功名是为当官,当官是为管人。至于专业知识,特别是海军知识并不是个什特别值得尊重和认同学历。这个学历,更不是能够与科举等同学历。
满清体制之所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