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糕饼是也。感于物而动,即是看见糕饼,即伸手去抢也。宋儒把三种现象同时看见,真算特识。所以朱子注孟子,敢于说:“以事理考之,程子较孟子为密。”其原因就是程子于性字之外,发明个气字,说道“论性不论气不备。”问:“小孩何以会抢母亲口中糕饼?”曰:“气为之也,气质之性为之也。”宋儒虽把三种现象同时看见,惜乎不能贯通为。把小孩爱亲敬兄认为天理,抢夺母亲口中糕饼认为人欲,把贯之事剖分为二,此不能不待厚黑先生出而说明也。
宋儒造出物欲名词之后,自己细思之,还是有点不妥,何也?小儿见母亲口中糕饼,伸手去抢,可说感于物而动,但与孺子同时将入井,此时只有赤裸裸个怵惕之心,孟子所谓恻隐之心,忽然不见,这是甚道理呢?要说是物欲出现,而此时并无所谓物,于是又把物欲二字改为人欲。抢母亲口中糕饼是人欲,与孺子同时将入井,心只有怵惕而无恻隐,也是人欲,在宋儒之意,提出人欲二字,就可把二者贯通为。他们这种组织法,很像八股中做截搭题手笔。辈生当今日,把天理人欲物欲气质等字念熟,以为吾人心性中,果有这些东西,殊不知这些名词,是宋儒平空杜撰。著者是八股先生出身,才把他们手笔看得出来。
宋儒又见伪古文尚书上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二语,故又以人心二字替代人欲,以道心二字替代天理。朱子中庸章句序曰:“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无异于说:当小孩时候,就是孔子也会抢母亲口中糕饼,与孺子同时将入井,就是孔子也是只有怵惕而无恻隐。何以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故。因为凡人必有这种天性,故生下地才会吃乳,井在面前,才不会跳下去。朱子曰:“人莫不有是形,虽上智不能无人心。”换言之,即是人若无此种心,世界上即不会有人。道理本是对,无奈这种说法,已经侵入荀子学说范围去。据阎百诗考证:人心惟危十六字,是撰伪古文尚书者,窃取荀子之语,故曰侵入荀子范围。因为宇宙真理,明明白白摆在们面前,任何人只要留心观察,俱见得到,荀子见得到,朱子也见得到,故不知不觉与之相合。无如朱子心意,想上继孟子道统,研究出来道理,虽与荀子暗合,仍攻之遗余力,无非是门户之见而已。
细绎朱子之意,小孩抢母亲口中糕饼是人心,爱亲敬兄是道心,人心是气,是人欲,道心是性,是天理,人心是形气之私,道心是性命之正。这些五花八门名词,真把人闹得头闷眼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