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记性好,看个遍基本把他爹构想记下来。现在他还小,只能慢慢想办法影响他爹想法。他悄然把“变法灵感”放回去,琢磨着改天想个法子给他爹提个醒。
王雱这才刚摸到新法边儿,第二天还
王雱看到都呆住,这是要靠借贷来充盈国库啊!
没想到他爹这早就开始琢磨变法!
借贷这事儿,搞好赚是肯定有赚,但是借贷得有标准,比方说绝对不能超过贷款者还贷能力。超过会有什后果?
后世实例可不少:还不起贷款卖车卖房有、还不起贷款跳楼喝药有,些信奉“超前消费”国家每年申报个人破产、被追债到z.sha都不在少数。
这面向农户就更直观,农户手里有什?几亩薄田。要是他年只能赚个几贯钱,你要他贷款十贯,缺口还不上怎办?
,又开始对着他字指指点点,继续搬出那套“你爹小时候写得老好”瞎话唬他。
王雱哼声,把写砸张纸团成团扔纸篓子里,专心致志地开始写新张。
反正时间还挺多,人才啊方案啊什,都慢慢来,不着急。
王雱不着急,王安石却有满脑子想法急于付诸实践。春耕结束之后,新粮没熟,旧粮又吃得差不多,这段时间般被形容为“青黄不接”。
王安石想个新法子,很快叫差役和胥吏出去宣讲:县粮仓里粮食可以借出,要是有需要可以来登记拿粮,等夏秋有收成再还回来。
官府肯定说,拿你田地来抵吧!没田地,农户就成流民。流民多,地方就要乱!
出乱子谁责任?
肯定是这“青苗法”责任。
王雱看他爹这规划,讲都是借贷怎去执行、怎去落实,以及展望“每户农户都参与借贷可以为国库增加多少钱”美好前景,至于怎设限这方面完全没提及。
这事,不成啊。
宋朝户籍制度很完善,每个村有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有多少口人、每口人占多少田,这些都是有记录,官府借出粮食不怕对方赖着不还。
这样来,百姓不怕熬不过这段青黄不接时期,县粮仓里陈粮也可以更替成新粮,举两得。
此法出,不少百姓都抱着试试心态过来借粮。借虽然不多,但也把粮仓里小半陈粮放出去。
大设想成功实现,王安石颇有成就感,马上要把兴修水利也提上日程。
直到借粮事情执行下去,王雱才从王安石记录“变法灵感”小本本里看到关于借粮这件事规划,原来王安石把这称为“青苗法”,意思是在青黄不接时候面向农民搞借贷,得收利息那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