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要阐述观点就是:只要用人得当,就不需要变法!
那用什样人呢?当然是这样高人……当然这是潜台词。
虽然千年以后,大家都能明白,苏轼所主张‘人治’,根本解决不国家痼疾。但在这个时代,他主张还是很有市场。
因为变革呼声虽然成为主流,但对于如何变革,各方都有不同看法,激进高呼变法,保守派却不想破坏祖宗成法,希望通过君臣觉悟和
陈恪位夫人先人,那位狂儒柳开,当年为出名。把自己往日所作千多篇文章,装满满车,应举考试时候,便自己推着车进考场,搞得大家都很错愕。但无论如何,柳开打那之后就出名,可谓深谙营销之道。
谁知道另位夫人娘家,也是此中高手。为改变儿子以往浪荡不羁才子形象,使他像陈恪那样,向国士转型,苏洵不许苏轼再把精华浪费在花街柳巷中。自己也以身体不好告假,在家里日夜督促,逼他摇动如椽巨笔,连写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共五十篇策论公诸于众。
这五十篇策论陈恪都看过,内容是相当全面,从整顿*员,财政大计,安抚百姓,户口管理,税收政策,社会治安,直到强化军事,面面俱到……简直是生而知之、全知全能五百年、哦不,八百年才出个天才。
上个,是诸葛亮……
大体而言,苏轼五十篇策论,反复讲是同件事——天下虽安,实则到处都存在隐患,旦出事就有大危险!
所以这个鸟世道,不改革肯定是不行,希望官家能‘奋其刚健之威’,则‘智者愿效其谋,勇者乐致其死’,只要上下心,则天下大事‘纵横颠倒无所施而不可’。
当然除喊口号之外,苏轼也有具体主张,那就是重拾儒家以德治国仁爱精神。他虽然承认当下种种隐患,有‘立法之弊’,但更强调乃‘任人之失’,所谓‘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他主张‘法者,末也’,坚持‘礼者,本也’,也就是以礼乐治国,以德治国。
同时他坚决反对那些要变更法度‘腐儒小生’,抨击他们是在‘惑乱世主’!
他打比方说,国家好比个早期病人,目前‘言语,饮食,起居,动作,固无异于常人’,看不出什病症。遇到这种情况,庸医则无知无觉,但如果让扁鹊仓公看到,就会‘望之而惊也’。
所以国家只要使贤者在位,用人不疑,‘尽其才而责其成功’,就可以未雨绸缪,在病症早期便为国家调理康健。若是贸然用‘变法’之虎狼药话,只会导致‘天下益不可治’,甚至‘乱象立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