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冈前面已经插手到人事任免,若是再插手具体官职上,可就是侵犯职权。里子都攥到手,脸面好歹得给人留下。
向皇后和东
在考虑之外,当然就只能是外戚,其实也就是向家人。在厚生司挂个名,能得个好名声。而且厚生司遣人去辽国,即有前例,也不会惹来议论,而且比任何朝臣更能取信于耶律乙辛——纵使宋人有何诡计,也绝不至于把垂帘皇后娘家人丢出来当牺牲品。
可向皇后犹豫。本来于辽人打交道商团中,就有家里人参与其中,但那毕竟是向家另边姻亲,好歹不伤颜面。但现在明着要向家人出面,被勾引得坏门风怎办?而且韩冈是提举厚生司,外戚绝不可能跟他并肩,同提举都不可能,该安排什职位为好。
她望向宰辅们,希望听听他们意见。只是两府诸公却都陷入沉默。
韩冈已经就此事明确表态,还是坚持他之前主张。西府两位自然不会去反对,而东府三人,在李清臣棒子打掉所有近职文臣去辽国可能后,更不打算去冒惹怒整个文官系统风险。哪个文臣不认为自己很重要?李清臣话才是他们爱听。既然如此,没必要将脏水往身上揽——个是士林清议传些怪话,个是惹怒朝中文臣,孰轻孰重?谁会想不明白——让韩冈自己应付去!
作为宰辅,需要考虑是权衡内外。韩冈提议真要计较起来也不损国家颜面,正如韩冈所说,与商人们坐下来谈只会是耶律乙辛家奴,朝廷没必要去为商人行为负责。逃亡辽国百姓、士兵年年都有,朝廷倒是可以去怪罪地方上是否治政过苛,但商人们跑去辽国赚钱,朝廷对此又没有下文主张,士林再议论,罪责也加不到两府头上,韩冈得先出来为他提议顶缸。
整件事最关键就是这默认二字!
也就是说,在局势转变时,朝廷可以声招呼都不打便将绳索收紧。既然已经将绳圈套在商人们脖子上,宰辅们自然没有二话。纵然会有些杂音,可哪项政策会没有反对者。两府诸公几乎都是新党,当年旧党几次反扑海啸都撑过来,难道还会担心些小风浪不成?
向皇后等半天,见等不到宰辅们争辩,想想,觉得他们应是觉得韩冈意见是正确,所以才会默认。既然宰辅们也没意见,那也必要再多想。
“这厚生司中任官,是勾当,还是管勾?”她问着韩冈。比起提举或同提举厚生司,以管勾为前缀就差等,勾当则更低等。跟韩冈平级或相近提举、同提举既是不可能,那也就能在勾当和管勾两个衔头中选。
“此事自由殿下和相公们裁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