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伴当就等着这句话,在亭中架起桌,铺上纸,磨好墨,将笔递到苏轼手中。
苏轼拿着笔饱饱地蘸墨汁,回头对走过来王巩道:“吾有真赞,追奉懿敏公于九泉之下。”
随即落笔,行行草书龙飞凤舞,出现在纸面上,苏轼书法天下知名,文章更是冠绝当代,王巩凝神细读。
“堂堂魏公,配命召祖。显允懿敏,维周之虎。魏公在朝,百度维正。懿敏在外,有闻无声。高明广大,宜公宜相。如木百围,宜宫宜堂。天既厚之,又贵富之。如山如河,维安有之。”
王巩扬扬双眉,眼中满是喜色。只有苏子瞻文字,才配得上他父亲。
。’湖州巨室如今各安其分,苏轼又何须劳形于案牍之上。”说着举玉如意,“定策安民,州将之任。至于琐事细务,交予通判又如何?”
王巩叹道:“若天下军州帅臣皆如子瞻般豁达,国事早已定矣。”
“苏轼之才尚不足论。岂如定国,巨室世臣,家学渊源,若出而治世,何愁世事不定?”苏轼长声曼吟道:“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这是孟子见梁惠王时谏言,王巩摇摇头,叹息道:“不如当朝诸臣能得天子垂顾。”
“此辈何足论?”苏轼毫不客气,“平居无事,商功利,课殿最,定国诚不如新进之士。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惟世臣、巨室为能!”
苏轼运笔如飞:“彼窭人【穷苦人】子,既陋且寒。终劳永忧,莫知其贤。”
王巩微微笑,更是点点头。正是如此!那等小门小户出身,狗苟蝇营而已
王巩祖父是真宗朝名相王旦,父亲是仁宗朝名臣王素。曾祖王祐也是太祖太宗朝重臣。王祐封晋国公,王旦封魏国公,王素以工部尚书致仕,熙宁六年病逝,得赠谥号“懿敏”。王巩是元勋世家,正是属于苏轼所说世臣巨室行列。
王巩眼睛笑眯眯,却是摇头,说着当不起、不敢当。
“如何当不起?”苏轼道:“嘉祐时,苏轼初识识懿敏王公于成都,其后从事于岐州。方是时,西虏大举犯边,边人恐惧,军不堪用。但闻懿敏公将至,西虏随即解兵而去。公至,不过设宴犒劳而已。使新进之士当之,虽有韩信、白起之勇,张良、陈平之奇,又岂有懿敏公不劳军民,坐胜默成之功。”
王素当年什都没做,只是正好撞上西贼解围而已——甚至还不能说撞上,党项人抢得心满意足离开时候,王素还没有到任,但人嘴两张皮,想推功于王素,苏轼有足够才气做到。
苏轼说着,就站起身,“取纸墨笔砚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