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为表示对于祖青孤直坚韧之赞赏,皇帝陛下特旨加封祖青为忠勇伯。其实按照祖青献玺之功,再高未尝不可得,但毕竟其父底子太潮,而且这份功劳大半已经寄在其伯父祖逖身上,对于祖青难免就不能以常功授之。
另有对于中朝以降能够得于世道称许贤流,如刘琨、李矩、邵续并南渡之后卞壸、刘超等人,因无遗功于后,也就不再以名爵追封,但也都通过各种各样方式而加以追缅,载事述德。
这其中,皇帝陛下比较遗憾便是王导。从私心而言,沈哲子对于王导并无偏见,而且也充分认可在南渡之初王导能够弥合南北人心分裂而做出功绩。
但是台省几番批斗琅琊王氏,且王氏其他族人也确罪有应得。不过若只将王导单拎出来加以表彰,则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因是原本所保留王导传嗣便给裁去,只是着令地方为王导营修坟茔,并立二十户人家守陵。
从这点而言,王导也算是个最特殊待遇。因为在这场封授大典中,无论是
除众因功得授文武群臣之外,在这场封授大典中,还存在着些特例。
比如温峤、陶侃、郗鉴、祖逖等人,他们虽然不曾日为梁臣,但也都是功勋卓著,志存诸夏。
永嘉之后诸胡大祸,本就不是家户之血泪劫难,而大梁新兴也绝不只是寻常改朝换代,这些人功业同样不只局限于对于晋室朝效忠,对于诸夏元气之保全功不可没!
大梁虽然断前朝,概不承认晋世所有官爵遗泽,但是对于这几人还是给予功业保留肯定,俱都追授郡公,由子孙降袭传承。
其中温峤封为阳曲郡公,由其子温放之袭为县公。其实按照温放之本身于辽东所创功事,得爵已是绰绰有余,但是眼下朝廷还未完全收复辽边,此功暂且不述。
只不过在温放之袭爵之余,另给殊待使得温峤可以加荫子,温式之授为乡侯,也算是皇帝对于这个连襟点关照。
陶侃追封庐陵郡公,由其孙陶弘以县侯袭之,延嗣其业。
郗鉴追封为东莞郡公,由其子郗愔以县公袭之。但是郗愔其人逐虚而避实,后代中若无出色子孙振兴家业,郗鉴这番功业能传承几代,世道时流也是多不看好。
至于祖逖,则又是个比较复杂人物。论及功业之著,推为南渡第都不为过,但是很可惜所托非人,其弟祖约逆乱江左,转投羯国已是罪实确凿。
但是幸在祖约儿辈不绝,涌现出祖青这样个令人激赞后人,奉玺归国也算是偿旧罪。借着这个机会,大梁朝廷也重新恢复祖逖生前誉望,追封为范阳郡公,由其子祖道重以县公袭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