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华校办学刊,便全文详细刊载两人交流过程,新闻标题叫做——《东西方两位大师思想碰撞》。
这份学刊被学生们争相传阅,甚至连北平其他大学也拿去转载,在北方文化学术界造成极大反响。
直到80年后,这篇报道被人从故纸堆中翻出,全文贴到网络上,立即引发轰动和热议。因为里面预测到二战,预测到资本主义改良,预测到中国崛起。
网友们开始恶搞,把周赫煊和汤因比照片做成各种表情包,戏称他们为“大预言者”、“律令法师”。
朝在文化和政治上是肯定统。”
“不不不,你说法太牵强,”汤因比连连摇头,“有研究过周朝分封制,就相当于欧洲封建制。打个不太形象比喻,周天子就像哈布斯堡皇帝,名义上代表着正统,可也只是摆设而已。你能说失去权柄哈布斯堡皇帝,能够统治西欧和中欧吗?当时西欧和中欧,又能称为个国家吗?”
周赫煊无奈苦笑:“好吧,们终止这个争论,因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真没法辩论,因为中国和西方考古界标准不样。西方标准就是要有神庙、有城墙、有青铜器,而中国则更重视玉器发现,因为玉是中华文明重要特征。
汤因比和周赫煊两人漫无边际地聊着,会儿是人类文明,会儿是欧美政治,会儿是东亚文化圈,偶尔还扯扯经济。
学生们听得眉飞色舞,负责记录谈话内容罗家伦,同样也心潮澎湃。
两人谈话内容,有许多都是猜想和推论,也有各种学术思想突破。这些东西对后世而言,可能个初中生都能说出来,属于常识性问题。
但如今可是1920年代末期,他们之间交流,充满令人惊叹先进性、预言性和突破性。
可能随随便便句话,在好些学生听来,就宛如是打开新世界大门,让他们对历史、对文化、对世界认识都产生改变。
俗称,刷新三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